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数量暴涨10倍,全省三成备案AI大模型为何“抢滩”琶洲?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18 16:16:03



广州的AI企业圈出现了一股“抢滩”潮,正向海珠琶洲这个“岛中岛”集中。广州海珠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广东完成AI大模型备案105个,其中广州市56个,深圳市40个。广州的备案AI大模型有32个位于海珠区,占全省三成,占全市57%。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区的32个备案AI大模型全部出自面积仅有30平方公里的“岛中岛”——琶洲。

时间回拨一年,去年4月,广东全省完成备案的AI大模型仅有23个,其中海珠区仅有3个。用一年多时间,备案AI大模型数量暴涨10倍,广州琶洲凭的是什么?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体验推广赋能中心的大屏上,展示了琶洲片区的AI大模型产业发展数据。

政府与企业同向发力应用型AI大模型

2023年3月,OpenAI发布ChatGPT-4,向外界展示了AI的巨大能量。当视线聚焦广州,本地的AI力量在哪里?人们自然地将目光锁定在位于城央地段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但当时的广州,还没有一家企业在文生文通用AI大模型上,有足够的现有实力和投入意愿。

这对于地方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发展压力。作为试验区核心片区的琶洲能做点什么?这不仅要对技术的演进方向有足够自信和准确的预测,还要等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审时度势后作出抉择。

在广州这个活跃的市场中,擅长创新的创业者们很快找到了融入AI浪潮的办法。面对打造通用AI大模型的高昂成本,广州企业基于实际、避其锋芒,选择一条“应用型”的发展路线。

与此同时,来自中央层面的重要会议和文件,均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要求,为地方AI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琶洲算法大赛的赛题聚焦解决产业实际问题,打造示范区以“应用”作为主题,产业政策单设“应用示范”奖,海珠的AI大模型政策思路一直围绕“应用”展开,与企业业务方向保持一致。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的经济体量庞大、行业丰富多元,一家企业能够在一个行业中探索出一条“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都将收获相当可观的利润。

时至今日,实践证明,相比较通用AI大模型在算法、算力上动辄上亿元的投入,应用型的AI大模型往往因能结合细分行业的具体场景,训练量小、数据更少,更能轻松上阵、实现盈利。

南都曾对琶洲片区12家已经完成备案的AI大模型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人物专访。无一例外的,这些AI大模型均找到了应用落地,无论是智慧安检、智慧教育、智慧交通、视频生成,场景越是具体、需求越是刚性,盈利能力越是稳定。

尤其是Deep Seek开源后,AI大模型创业不用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实现盈利的关键是找到应用落地。广州灵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胜评价道,相比较头部公司“无上限预算”的投入,创业公司只能在细分行业中找到应用场景。

上周五(11月14日),海珠区举办了一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交流会。辖区AI大模型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谈发展成绩、困难和建议。会上,各企业负责人纷纷秀出各自的拿手产品,十分丰富。趣丸科技推出的AI吉他内置音乐生成大模型,能够预测用户的创作意图;夸克的AI眼镜可以通过眼神或手势,实现信息查询、拍照录像等操作;芯宠科技即将推出的AI宠物“Lito”,通过情感计算与陪伴交互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


海珠区举办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交流会,邀请企业负责人谈发展成绩、困难和建议。

在AI科技竞争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海珠已经拥有了一支生力军。结合公开的AI大模型备案信息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企业注册地信息,在区一级层面,海珠区拥有的备案AI大模型数量位列全国第三,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市海淀区(91个),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市徐汇区(51个),排名第四的是深圳市南山区(22个)。

靠前提供备案服务,抢占招商先机

能够汇聚全省三成的已经完成备案的AI大模型企业,非海珠琶洲一地之力所能成,这离不开省市两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这也反向说明,省市两级部门寄望琶洲在AI大模型领域先行一步。

在AI大模型和算法备案新规的背景下,海珠区发现主动靠前向企业提供政务服务,能够占据招商先机。去年7月17日,海珠区主动争取广东省委网信办下放大模型备案预审权限,成立广州(琶洲)大模型创新服务中心,提供大模型技术测试、备案辅导、政策咨询服务。据公开信息,这是广东省内第二家有官方背景的,能够提供大模型和算法备案服务的机构。第一家成立于4月17日,位于深圳前海。

去年3月,《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这是国内首个聚焦行业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方案,市区三年总共投入超10亿元。海珠区后续印发《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对资金奖补的标准作了具体规定,提出对完成备案的大模型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合力托举琶洲AI,直接有力地吸引AI大模型企业“上岛”注册,进行备案。


琶洲试验区西区航拍。

需要指出的是,海珠区发展AI大模型产业的思路、成绩和前景,是其获得更多认可和支持的前提。就像琶洲算法大赛,第一年由海珠区政府和琶洲实验室共同主办,第二年提级广州市政府主办,第三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加入主办行列,第四年优异的选手已经能直接纳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名录。这无不是在上一届获得佳绩后,在下一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就像一个草根创业项目获得持续资金投入的过程。

国资入场、开放数据……回应企业需求

那么,海珠区做了什么?记者观察到,概括来说,海珠区做的事就是“围绕企业所需”。AI大模型企业的需求集中在数据、算力、场景、资金、订单等方面。海珠区的一系列举措系统性地一一精准回应。

例如,海珠区早在2022年便成立了区属国企——广州市海珠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方面成立产业基金入场投资“未来之星”,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还携手清华大学清智研究院建设“琶洲模方”,孵化企业。

海珠区还发布了8个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挂网开放数据集120个;联合电信、移动运营商建设智算中心,统筹调度区内外各类算力,实现全区现有算力1893P、可调度算力超5000P。

在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交流会上,参会AI大模型企业负责人直言自身发展需要的帮助,无论是数据、算力、融资、场景、资讯方面的需求,海珠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毛松柏一一回应。

“碎片化的场景孵化不出伟大的产品和未来产业。”百度高级产品经理、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师张晶在跟踪国内上千个AI项目后,得出此结论。他认为,当前AI大模型效能已经可以转化成生产力,关键堵点在应用上。

会上,毛松柏提出在海珠区或琶洲片区,打造一个超级应用场景,并邀请企业拿出方案,参与竞标。在这个超级应用场景中,不仅有拥有通用AI大模型的大平台参与,也有垂类AI大模型企业参与。他提出“数据众筹”,希望在垂类领域拥有独家数据的企业,也一起参与进来。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代国辉

图片:通讯员 海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