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科学家通过将猪肾移植到脑死亡患者的模型,构建了移植后人类详细免疫反应图谱,系统阐明了此后两个月中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两项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的研究,指出了导致异种移植失败的核心因素与潜在标志物,为后续提升移植成功率提供了关键依据。
异种移植(将一个物种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物种身上)被视为解决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供体短缺的潜在解决方案。移植经基因改造的猪肾结合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已经展现出一些前景。然而,器官排异是所有移植的常见并发症,人们对利用其它物种器官的排异反应所知更少。由于此前对这一过程的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人们尚未充分了解引发排异的免疫反应机制。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分校移植研究所团队在移植基因改造猪肾到脑死亡患者体内后,绘制了移植后较长时期的免疫反应详细图谱。他们发现,尽管移植肾经历了两次排异反应,但仍能维持生命支持功能长达61天,直至实验结束。这些排异反应通过现有疗法成功治疗,肾功能保持稳定。
团队确定了免疫细胞响应移植的关键动员通路,并在第二篇论文中绘制了相关基因组学图谱。
这些研究为异种移植基因改造猪肾提供了详细的人类免疫反应图谱。未来研究可应用这些见解,提升长期移植的成功率。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