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为年度创新答卷:15万件专利背后的开放密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1-19 14:19:02

环球网

2025年11月11日,华为在北京举办了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这个论坛可能并不像常见的华为产品发布会上有很炫酷的产品发布,也没有花式的口号,论坛把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交给了开放协作与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华为在北京举办了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

论坛上,华为不仅公布了第六届“十大发明”创新成果,更全面展现了其在研发投入、专利布局、开源协作等方面的深厚积累与开放姿态。华为想通过这场论坛回答三个问题:巨额研发投入如何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闭环?专利是“护城河”还是“收费站”?当技术进入无人区后,创新靠什么继续往前?答案藏在论坛披露的细节里。

“开放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华为的DNA。华为一直在践行‘开放’的理念,用开放驱动创新。同时,华为注重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等。”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论坛开篇便如此说。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

这份“DNA”的核心,是华为对研发投入近乎偏执的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技术研发,过去四年这一比例更是突破20%。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797亿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0.8%;若将时间轴拉长至十年,累计研发费用已超12490亿人民币,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显示,华为研发投入连续八年排名全球Top6,与ALPHABET、苹果、三星、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共同站在全球创新投入的第一梯队。

坚实的研发投入换来了丰硕的知识产权成果。截至2024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其中有效中国专利逾5万件,美国累计授权专利2.9万余件,欧洲累计授权专利约1.9万件。在专利申请方面,华为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公开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6600件,自2014年以来持续位居PCT全球用户榜首;2024年新公开专利更是达到3.7万件,创历史新高。这些专利广泛覆盖5G、Wi-Fi、多媒体等关键领域,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27亿部5G设备、12亿部消费类电子设备、32亿部多媒体设备获得华为专利授权,48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华为的授权许可。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从家用路由器到工业服务器,华为的技术已渗透到全球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

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华为走出了一条“平衡之道”。遵循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华为既做专利的“贡献者”,也做技术的“使用者”:2024年其专利许可收入约为6.3亿美元,而历史上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却是累计许可收入的三倍,这种“多付少收”的格局,体现了华为对知识产权生态的敬畏与维护。截至2024年,华为已累计签订233个专利许可协议,仅2024年就新增22个,与诺基亚、爱立信、亚马逊、三星等行业巨头新签或续签交叉许可协议,通过技术共享打破壁垒,实现产业共赢。正如国际贸易许可者协会(LESI)当选主席王宁玲在论坛上所言:“行业需要加强协作,共享知识,打破壁垒,负责任地进行许可。”华为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本届论坛最受瞩目的环节,当属第六届“十大发明”创新成果的发布。自2015年启动评选以来,华为“十大发明”始终聚焦“能开创新产品、创造大价值”的核心技术,此次入选的成果更是覆盖计算、操作系统、终端形态、通信、存储、智能驾驶六大前沿领域,展现出“全栈式创新”的硬实力。

在计算领域,两大发明构建起AI算力的“双引擎”:Scale-up超大规模超节点算力平台通过高速互联总线,将异构处理器、CPU、内存等资源打造成“全对等互联架构”,实现“一切皆可池化、一切皆可组合”,让数百个AI处理器如同单台计算机般协同推理;昇腾亲和数学推理加速则以“以数学补物理”的创新思路,优化算子与算法设计,最大化释放昇腾芯片的性能,为大模型推理按下“加速键”。

操作系统领域,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堪称“生态基石”——方舟引擎通过并行计算、以存代算、端云协同三大突破,让软硬生态高效协同;星盾安全架构从底层内核重构安全体系,用户可自主掌控数据分享权限,目前鸿蒙生态设备已超10亿台,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智能操作系统之一。

终端与影像创新则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折叠新形态通过首创天工铰链系统、柔性屏技术,推出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和最大商用折叠屏PC,让“折叠设备”从概念走向实用;红枫原色影像首创阵列多光谱颜色处理架构,从环境光谱捕捉到色彩还原算法全链路优化,真正实现手机摄影“所见即所得”。

存储与通信领域的突破,则为数字经济筑牢“基础设施”: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通过先进封装与算法融合,实现容量密度4倍跃升,支持百TB级数据小时级恢复;短距光互联以“光芯片-光电链路-网络系统”三重创新,解决传统电互联痛点,使智算集群可靠性提升3倍、覆盖范围扩大12倍;F5G-A万兆光接入的50G PON技术,构建起高性能、低成本的接入系统,成为“万兆入户”的核心支撑。

此外,GigaGreen RAN基站以“能耗低30%、集成度高30%”的优势,结合“0 bit 0 Watt”技术和数模对消架构,实现绿色通信与频谱高效利用的双赢;基于实时环境认知的辅助驾驶新范式,则通过“普通地图+车端纯感知”融合,突破传统辅助驾驶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在高速与城区均能实现“看得懂路、开得类人”的体验。

这些创新成果的落地,离不开华为对“开放”理念的坚守。在标准领域,华为2024年向国内外标准组织贡献技术新增提案超1万篇,累计贡献超14万篇,推动5G、F5G等标准的全球统一;在开源领域,openEuler系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社区伙伴达1956家,开发者超21000人,覆盖155个国家和地区;OpenHarmony社区超8100名共建者提交新增开源代码超1000万行,6.0版本的发布进一步完善生态。

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开放与知识共享,华为于2024年6月全球上线“查思专利”公益项目,免费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专利查询服务。在本届论坛上,该平台再添“语义检索”和“AI摘要”等新功能,并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为全球创新者提供更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助理总干事Marco Alemán评价道,华为是WIPO全球知识产权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其研发创新能力极为突出。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邓希炜则表示,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遵循国际知识产权惯例,促进了知识产权的价值流动,构建了良性的商业生态。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强调:“开放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华为注重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愿与产业伙伴一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实现共同发展。”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但技术壁垒与“脱钩断链”并非出路。华为选择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是对产业共同体未来的担当。正如宋柳平所言:“华为愿意与产业伙伴一同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实现产业的共同发展。”在AI与万物智联加速到来的时代,唯有坚持开放、尊重规则、共享价值,才能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