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高速扩张下的隐忧:海辰储能IPO前路几何?

IP属地 中国·北京 功夫财经 时间:2025-11-19 16:15:18

10月27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是这家储能“黑马”企业的第三次IPO尝试——2023年7月,它曾启动A股上市辅导,后转向港交所,但首次递表因超过六个月未完成聆讯程序,于2025年9月自动失效。

作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的企业,海辰储能的资本之路异常坎坷。在其高速增长的营收与亮眼的出货量排名背后,却是持续为负的经营现金流、激增的应收账款和一系列未决的法律纠纷。



输血”依赖与“赊账”扩张,现金流双重承压

海辰储能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公司成立于2019年,仅用五年时间便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



根据最新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海辰储能营业收入从36.15亿元增至129.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9.0%,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增速更是达到224.6%。其财务表现呈现典型的“冰火两重天”——利润表亮眼,现金流量表却暗藏危机。

从表面数据看,海辰储能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然而,细究发现,2024年海辰储能获得政府补助高达4.14亿元,是净利润的1.43倍。若剔除补贴,其主业实际仍处于亏损状态。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经营现金流状况。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净流出2.60亿元和17.46亿元。

尽管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为13.53亿元,但这一改善主要来自应付账款增加了33.10亿元,而同期应收款项仅减少了2.78亿元。

这表明,现金状况的改善并非来自更快地收回客户账款,而是通过大幅延长供应商账期实现。

与此同时,海辰储能的应收账款问题愈发严重。2025年上半年,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进一步延长至227.9天,远高于2022年的11.8天,相当于卖出产品后平均要等超过7个月才能收回货款。

83.15亿元的贸易应收款项(截至2024年末)不仅占压了巨额资金,更伴随着巨大的坏账风险。2024年,海辰储能计提了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6.61亿元,并在招股书中提示了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海外隐忧,从利润奶牛到潜在风险

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曾是海辰储能的增长利器,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4年,海辰储能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42.3%,这一数字远超其国内业务8.1%的毛利率水平。

从收入规模来看,海辰储能的海外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2年,其海外收入还仅为3.3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3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8.6%,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引擎。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业务结构正逐渐显现其脆弱性。

2024年,海辰储能前五大客户中有两家来自美国,合计贡献近24%的营收,显示出对美国市场的集中依赖,然而这种依赖在2025年6月遭遇重创,公司重要客户、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突然申请破产保护。

根据公开信息,海辰储能与Powin于2024年1月签署了5GWh的电池框架采购协议,按当时行业价格估算,该协议价值约15亿元。Powin的破产不仅使这份大额订单的执行前景蒙上阴影,更暴露出海辰储能在客户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短板。

雪上加霜的是,政策变动正持续冲击海辰储能的海外布局。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税收抵免政策的调整,叠加2025年7月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对中资背景企业的多重限制,让行业内多家中资新能源企业已推迟或缩减美国产能,海辰储能2025年5月才投产的得州工厂,未来能否持续享受政策红利、规避贸易壁垒仍存较大变数。



对于正在冲刺港交所IPO的海辰储能而言,海外市场的高毛利故事曾是吸引投资者的亮点,但现在却可能成为其资本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在维持海外收入增长的同时,有效应对客户集中度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价格竞争压力,将成为公司需要向投资者证明的关键能力。



诉讼纠葛,技术独立性与合规性的双重拷问

对冲刺IPO的海辰储能而言,比财务问题更棘手的是一系列法律纠纷。

2025年6月,行业龙头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海辰储能及其关联方诉至法院,索赔金额高达1.5亿元。这起诉讼发生在海辰储能港股上市聆讯的关键时期,成为其IPO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这已非双方的首次法律交锋。早在2023年,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就曾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起诉,最终以支付100万元违约金告终。据公开的庭审记录显示,对方律师曾直言,吴祖钰“大量挖角核心技术人才”,对原公司造成的损失“不是区区100万足以弥补的”。

此次诉讼的核心争议,直指双方近期竞相推出的587Ah储能电芯。诉状中指出,海辰储能的产品与起诉方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公认的10%的技术代际阈值。

面对指控,海辰储能回应称双方产品存在本质区别,并列举具体参数以证明其产品为“完全自主研发”。海辰储能在其声明中强调,其587Ah电芯瞄准“低成本长寿命”路线,区别于同行产品的“高成本高性能”定位。

更令人关注的是,2025年7月,海辰储能总裁办主任、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据了解,此事系由行业龙头主动报案,并已收集证据交由公安机关。

海辰储能在后续声明中处理了此事,将冯登科称为“冯先生”,并称涉案的“复合集流体技术”经第三方鉴定为公众所知悉,“不具秘密性”,且公司从未在任何产品中使用该技术。

这一系列纠纷不仅带来巨额赔偿风险,更因其核心团队背景高度重叠,使得“系统性挖角”和“技术侵权”的指控难以回避,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投资人对其核心竞争力和估值基础的信任。

结语

海辰储能用6年时间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增长,其专注储能赛道的战略定位和全球化布局成效值得肯定。但内部的诉讼纠纷动摇技术与合规根基,外部的美国市场风险加剧业绩波动,最终都指向了脆弱的现金流这一核心痛点。

三大风险相互交织、彼此放大——诉讼争议可能影响客户合作信心,加剧应收账款回收难度;美国市场政策变动可能导致营收增长失速,进一步恶化现金流;而高负债下的流动性压力,又让公司缺乏足够缓冲应对各类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海辰储能的IPO更像是一场“求生式”的资本运作,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产能提升、研发投入和全球网络搭建,本质上是为了弥补现金流短板、巩固市场地位。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公司核心诉讼纠纷尘埃落定、美国市场政策明朗化、现金流“造血”能力真正改善之前,需要审慎评估其高增长叙事背后隐藏的巨大不确定性。

功夫财经

胡润百富榜影响力财经自媒体TOP10,透视财经事件,洞察商业趋势。

3191篇原创内容

阅读5.5万

留言 3

写留言



河南5小时前烟花易冷赞2现金流这么差,官司没完没了,还过度依赖几个大客户……投资者最怕的几点它全占了。就这,怎么让人放心投钱?



黑龙江5小时前梦南栀赞2总结下来就四个字:内忧外患。



江苏5小时前花生拉丝糖赞1底子太虚,光靠故事和排名,实在是撑不起啊。


已无更多数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