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剿匪”拓竹,大疆何故?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阳 市象 时间:2025-11-19 17:56:19
大疆的“影子”,成了心腹大患。

作者|市象 景行

十年前老板(汪滔)说过,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

十年之后,这句内部训话,变成了现实冲突的背景音。前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拓竹科技创始人兼CEO陶冶在朋友圈发布长文,矛头直指老东家大疆投资了一家与拓竹科技同赛道的3D打印公司,协议里面还特别安排了拓竹相关的条款。

因为这一特别条款,这场商战蒙上了浓厚的戏剧色彩。

在陶冶的猜测中,大疆围剿拓竹,源于争夺人才一事,触碰了前老板汪滔的逆鳞:

早年间老板对拓竹网开一面,至少不来添堵,现在态度改变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只是出口端(员工离职后选择)有竞争,现在在入口端(新员工入职选择)出现不少候选人在大疆拓竹之间二选一,有时候同样的待遇下义无反顾选了拓竹,估计对老板刺激不小。其二,资本市场对大疆系害怕错过,导致大疆人创业乘风,估计这笔账算在了拓竹头上。

但问题是,这些年大疆系人才创业的不少,为什么大疆偏对拓竹大动干戈?

此前,大疆系人才的创业公司,不乏无人机领域玩家。科比特选择了工业无人机赛道,禾启智能选择了消费级无人机。

有接近行业人士对「市象」提到,拓竹近期正秘密布局影像领域,这触碰了大疆绝对不容有失的核心腹地,进而促成大疆的反击。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拓竹从产品逻辑到战略思维,都像极了当年的大疆,它是最有大疆味的复制品。

01 第二个价格屠夫

大疆紧张的首要原因,是拓竹在3D打印领域,完美复刻了其赖以成名的价格屠夫策略。

2020年,脱离大疆的陶冶创立拓竹科技,瞄准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两年后的首款产品Bambu Lab X1一炮而红,在众筹平台首月斩获超过5000万金额。而陶冶的简历显示,在大疆时代,他从工程师一路做过动力系统部门经理、Mavic pro产品经理、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

这份经历,覆盖了技术、销售、产品、管理,包含消费级电子产品从研发到问世、扩张乃至出海的全生命周期。这位前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曾深度参与打造大疆最成功的产品线。2020年拓竹创立时,其一众高管同样来自大疆。这批人包括前大疆无人机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等等。

这使得拓竹能熟练使用大疆的市场策略,如价格战。

大疆曾以价格屠夫姿态,将专业领域的无人机以大众价格带入消费市场。此前无人机价格动辄数万元,2013年的大疆精灵直接将价格打到1000美元以下。到今天,入门级无人机的价格可以低至千元人民币左右,使用无人机取外卖、送礼物的网络视频屡见不鲜。

拓竹基本复刻了大疆打法。先锚定专业级消费者,利用其影响力建立口碑,随后向大众市场进发,打掉一个产品的渗透率壁垒。

在此之前,3D打印机以工业应用为主,大众消费市场尚未成型,拓竹2022年发布的首款产品Bambu Lab X1,定位在技术发烧友群体,价格在999美元;到年底发布的P1系列,价格就降至399美元;2023年的A1系列直接就是199美元起售,初学者也能买入。

拓竹同样通过自己的正循环应对。2023年,拓竹发布开源模型平台MakerWorld,用户可在平台中上传模型及相关配置信息,并获取积分用于兑换奖品。与大疆社区的摄影主题赛类似,拓竹也在平台中提供建模创意奖金,向优秀创作者提供现金激励。

普通用户则能一键导入平台中的海量模型并打印,也能找到设备使用的相关教程用于学习。甚至拓竹为用户提供了算法推荐功能,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模型加以推荐。相关报道显示,MakerWorld的月活用户规模已经突破千万级,3D模型数量超过百万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