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递网 雷建平 11月19日
在公布了一份靓丽的财报后,小米集团(HK:1810)股价依然止不住下跌。截至今日收盘,小米股价下跌至38.82港元,较前一日下跌4.81%;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跌至1.01万亿港元。
2025年9月25日,小米股价一度达到59.9港元,这意味着,不到2个月时间,小米股价已经下跌35.2%。
业绩处历史高位 已连续4个季度营收超千亿
总体来看,小米业绩很好,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超过千亿。
最新财报显示,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131.2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25亿元增长22.3%,较上一季度的1159.56亿元下降2.4%。
![]()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为259.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8.81亿元增长37.4%。
![]()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利润为15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41亿元增长150.1%;小米运营利润率达到13.4%,为最近几年来最高的水平。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期内利润为122.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3.4亿元增长129.5%;经调整净利为113.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2.52亿元增长80.9%,较上一季度的108.31亿元增长4.4%。
小米汽车实现季度盈利
小米最近两年培育的新业务——小米汽车业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超199%。
其中,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283亿元,其他相关收入7亿元,并且本季度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实现单季经营收益7亿元。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新车交付超10万台,前三季度累计交付已突破26万台。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本周完成全年35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
雷军成了舆论“出气筒”
在小米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均创历史新高的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仍跌破40港元的关口,这背后有一系列原因,可总结5点:
1,全球存储芯片史无前例涨价,挤压占收入约40%的手机业务利润,导致小米手机的毛利率改善受阻。市场担心小米手机业务“以价换量”难以为继。
2,小米汽车交付创纪录并带来7亿元经营利润,成为小米第三季财报最大亮点。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也在电话会议中预警:2026年汽车行业预计会有比较大的挑战,明年购置税补贴减半,汽车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整体来看明年小米汽车毛利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3,小米“高位配股”后遗症持续发酵。小米2025年3月底以53.25港元配售8亿股、募资425亿港元,一度改善了股东结构,但也造成股本摊薄预期;叠加此后股价快速回落,参与配售的机构浮亏高达27%,市场对类似融资再袭的担忧升温。
4,缺乏新催化剂,对冲基金集中做空。高盛等机构指出,小米短期缺少能超预期的新产品或新故事,导致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在过去两周大幅加空,空头仓位单周增加53%,形成“多杀多”的抛售循环。
5,年初3个女孩遇难事故、及“小米汽车好看比安全重要”、“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轮毂最难设计”等在特定语境下的言论,都曾被好事者从雷军的讲话内容中剥离出来,放大歪曲,多次热搜,使小米品牌形象与ESG风险成投资者新的扣分项;在缺乏利好对冲时,投资者情绪性抛盘被放大。
2025年11月16日,雷军连发多条微博,重申小米汽车安全设计理念,并附上其于2023年底和2024年初发布的4张微博截图。
![]()
雷军指出:“这是小米SU7发布之前我发的微博,我谈对安全的理解和SU7的研发标准。”有网友在评论区评论:“可惜很多人断章取义啊,说小米汽车好看比安全重要”。对此,雷军澄清“小米汽车好看比安全重要”断章取义的说法,并重申:“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安全高于一切”。
总的来看,雷军“持续挨骂”的核心原因是:“创始人即品牌”模式下,任何产品安全事故都会被直接等同于雷军失信;而他在连续小米汽车的事故中的迟缓、防御性回应,与公众期待的人文关怀形成强烈反差,使昔日积累的“真诚、亲民”资产快速贬值。叠加短视频二次创作、行业嫉妒式围剿及政治化标签,多重负面议题在同一时间窗口共振,最终导致个人形象从“全民雷布斯”滑向“争议中心”。
当下,小米的产品数据被淹没,情绪叙事占上风,雷军个人 IP 成了唯一“出气筒”。
分析认为,小米和雷军要摆脱困境,内部还是要多进行反思,最核心的是,小米的品牌要和雷军个人IP切割,小米要建立脱离“雷军个人 IP”的多元发声渠道,避免所有炮火集中一人;此外,平台方也应该对断章取义的“流量切片”做明显标注或限流,否则类似雷军“冤”会循环上演。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