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龙头企业达安基因等到了广药集团的救赎。
11月18日,达安基因发布公告,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健康产投与广药集团签署了《关于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收购框架协议》。
![]()
实控人未变
具体来看,广药集团将受让广州金控持有的广永科技全部股权,从而间接控制达安基因16.63%的股份;此外,广药集团以每股6.47元的价格,受让广州金控集团及广州健康产投合计持有的10%股份。协议转让部分对价为9.08亿元。
本次权益变动前,广州金控集团为达安基因间接控股股东,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约4.44亿股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31.63%;广药集团未持有达安基因股份。若本次股权转让实施完成,广药集团将合计控制达安基因公司约3.7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6.63%,广州金控集团仍通过广州健康产投持有公司7017.23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
达安基因表示,广州金控集团、广药集团均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控制的企业,本次交易若成功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广永科技,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达安基因业绩“过山车”
作为国内分子诊断的龙头企业,达安基因由于核酸检测业务,曾迎来史无前例的业绩大爆发,一度年赚54亿元。
如今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3.4亿元、76.6亿元、120.5亿元、11.81亿元和8.53亿元;净利润分别实现24.5亿元、36.18亿元、54.28亿元、0.72亿元和-9.39亿元,尤其是2024年公司净利润暴跌983%,成为IVD行业的“亏损之王”。
进入2025年,该公司亏损还在持续。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仅为5.04亿元,同比下滑14.8%,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69.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25亿元,总负债10.99亿元。
达安基因的主营业务还在持续恶化。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大幅削减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投入仅1.32亿元,同比大降近30%。与此同时,其营销支出却大幅增加了70%。
应收账款问题是导致该公司业绩“过山车”的重要因素。2024年,公司计提4.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仅应收款项减值就高达4.18亿元。
业绩处于下行期的达安基因不仅裁员超60%,还进行了高管降薪,今年9月又卷入了医院检验科腐败案件。最制约该公司发展的还是长达三年的董事会内讧,控制权之争持续三年,最终以创始技术团队全员出局和国资新股东“金融派”彻底接管而告终。
广药集团寻增量
内外交困的达安基因被纳入广药集团的怀抱,看似是得到了“救赎”。然而,这也意味着达安基因还要经历新一轮人事变动。
据悉,今年5月,达安基因董事会就完成了一次“大换血”,广州金控背景的金融精英彻底接管重要岗位。当时外界曾质疑,达安基因可能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尤其是一帮不懂IVD的外行如何带领这家老牌企业渡过难关?
那么,广药集团入主达安基因,真的能为自身带来增量吗?
去年8月以来,执掌广药集团11年的李楚源(原党委书记)因违纪违法问题接受审查,今年5月被“双开”移交司法,职业生涯彻底终结。此外,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因为“王老吉”商标问题一直官司不断。再加上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明显,该集团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力。
根据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广药白云山累计营收616.06亿元,同比增长4.31%;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4.78%。第三季度单季表现强劲,营收197.71亿元,同比增长9.74%,净利润7.94亿元,同比增长30.28%,扭转了上半年的疲软态势,但是距离千亿营收目标还很远。
业内人士分析称,刚刚经历了反腐风波的广药集团收购达安基因,主要是想打造“检测—诊断—药品”的全链条闭环。广药集团此前曾希望医疗器械能成为其冲刺千亿规模的重要增量,然而大医疗板块至今贡献营收比重仅为1%。
IVD梦难圆
如何整合双方的医疗资源也存在很多质疑点。
达安基因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四大核心产品线包括分子诊断、检测设备与系统、生化与免疫诊断、质谱与实验室自建检测项目等。而广药集团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和大医疗四大板块。
未来广药集团真的会提出规划,协同发展医疗器械业务吗?业内认为,恐怕目前还在观望中。因为从股权收购的细则看,广州白云山并未涉足达安基因,接下来两大上市公司如何进行业务整合,并进行互补式发展,都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此外,具体业务层面看,双方的业务重叠度非常有限,因为达安基因多年聚焦IVD,而广药集团原有的医疗器械以低毛利耗材为主,整合难度较大。
此外,因为董事会内讧,达安基因的研发团队实力大不如前。当前行业竞争加剧,在集采压力下,IVD领域产品毛利率从70%降至37%,且达安基因在化学发光、质谱等新兴领域已落后于头部企业,即使能获得广药资金支持,重新崛起并走向国际市场也需要时间。
也有悲观者认为,于广药集团而言,收购达安基因也像当年纳入康美药业一样,只是做了一次国资主导的风险化解和业务重整,目前并没有迹象显示会有实质上的医疗器械业务领域的整合,所以达安基因是否迎来了真正的救赎,目前还要打个问号。广州金控此前对达安基因的一番金融操作,导致公司业绩持续恶化,现在更像是给广药集团“甩包袱”。
总体看,广药集团的IVD梦难圆。失去李楚源的广药集团,目前也亟待转型。2015年,广药前董事长李楚源也曾有一个IVD梦,希望布局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领域。此后,广药集团先后又与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军事医学科学院、西门子、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等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向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及干细胞治疗等领域迈进,最终也没取得实质性进展。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