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警告“垃圾食品”威胁,呼吁各国政府行动,《柳叶刀》发文猛批超加工食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1-20 08:19:05

环球时报

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18日发布健康专题系列文章,文章援引全球40多名医学及健康专家意见,猛烈批评超加工食品,警告该类食品已对全球健康与人类福祉构成巨大威胁,强烈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应对措施。

英国《卫报》19日称,虽然学界对于超加工食品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界定,但通常来说采用复杂工业化处理、“适口性”强且利润高的食品多属于超加工食品范畴。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经过氢化和油炸,并加入防腐剂、色素、香精等添加剂。2009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依照食品加工程度创立了NOVA分级体系,将食品分为4个层级,位于最高级的“超加工食品”包括市面上大多数面包、规模化量产的烘焙食品、冷冻比萨、方便面、调味酸奶、减肥食品以及诸多公认的“垃圾食品”。

《柳叶刀》专题文章中指出,在关于超加工食品的104项研究中,高达92项研究显示该类食品与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存在关联,其中最常见的病情或症状包括身体肥胖、心脏病、二型糖尿病、肾病、肠道疾病以及抑郁症等。NOVA分级体系的创立者、专题论文作者之一的巴西公共卫生营养专家卡洛斯·蒙泰罗表示,超加工食品会损害人体的“每一个主要器官系统”,这意味着“人类在生物机能上压根就无法适应这类食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由于价格低廉且方便食用,超加工食品如今已占据了美国商超货架上70%的份额,该国儿童每日摄入的热量有高达62%的部分来自它们,成年人约为53%。随着西方市场趋于饱和,商家还在加大力度开拓南美、非洲和印度市场,不少当地传统食品、新鲜健康的食品市场受到严重挤压。

《柳叶刀》文章强调,超加工食品涉及到惊人的利益勾连。在全球范围,该类食品的销售额从2009年的1.5万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1.9万亿美元,8家超加工食品巨头控制着全球42%的市场。为保持增长势头,这些食品巨头不可能再生产低利润的轻加工食品,反而致力于政治游说,不断扼杀鼓励健康饮食的倡议或举措。

为了逃避监管、混淆视听,超加工食品巨头们构建了一整套反制体系,这个庞大的网状利益链条涉及广告公司、快餐商超连锁、原料供应商、政治游说团体、网红主播甚至科研机构。专题文章举例称,食品巨头会雇一些“营养师”在社交媒体上带节奏,将肥胖和暴食归咎于个体的意志力不足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美国各级政府试图采取措施、限制不健康食品的生产或营销,不少“网红”又会跳出来指责政府越权行事、管得太宽。不仅如此,食品巨头还会大力资助导向性明显的研究项目,这些“付费研究”往往会得出肥胖与超加工食品没什么关联的“科学结论”。

《柳叶刀》文章的作者们呼吁成立一个由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科研与学界人士以及公众代表组成的跨国权益团体,共同遏制不良食品的野蛮生长。报道称,《柳叶刀》的倡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积极响应。UNICEF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支持制定针对食品的国际政策框架,保护儿童、家庭与社会“免受超加工食品的伤害”。该组织还提出,各国政府应当牵头制定行动方案,确保“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权优先于企业利润”。WHO方面认为相关文章论据充分,“为采取紧急措施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