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小李飞刀
2024年“924”以来,A股稳步抬升,上证指数于近日再破4000点大关,续创十年新高。
同期,宽基指数表现不俗。其中,A500ETF易方达(159361)等产品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较今年4月底部大涨超32%,表现优于上证50、沪深300。
市场已确立稳步上行趋势,未来还有哪些风口?
自去年低点以来,沪指累计涨幅超45%,创业板指更是翻倍大涨,跑赢全球主流股票市场。
这,凭什么?
在“924”政策出台前,虽然央行实施了多轮降准降息,但市场预期依旧悲观。但一揽子政策推出后,打破了负面螺旋,正式拉开了这轮行情的序幕。
这些政策中,针对企业的宽信用措施尤为关键。例如,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扩大,以及对中型企业三年期流动贷款续贷支持。与此同时,中央财政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等方式来托底经济。
历史经验表现,每一轮宽信用+宽货币周期通常都伴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大涨。本次也不例外,财政政策发力大大增加了经济转向复苏的可能性。
2025年7月,重要会议定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的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拉开了反内卷政策落地实施的序章,推动经济从反通胀走向通胀周期,成为A股行情后半段的重要叙事。
事实上,反内卷政策实施数月已初见成效。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两个月实现20%以上的大幅增长,10月消费端CPI表现也优于预期。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开始转好的初兆。
宽货币、宽信用与反内卷政策相结合,有望将A股推向新高度。那么,当前市场处于什么位置?
据中信建投研究,过去趋势行情通常经历“价值重估、资金流入、景气验证、泡沫化”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在“924”至今年6月底,主要由公私募等机构推动估值从极低水平修复至中位数。第二阶段从6月底至今,以两融为代表的杠杆资金大幅流入,推动沪指突破4000点。
数据显示,A股两融资金从6月底的1.8万亿元大幅增长至目前的近2.5万亿元。短短四个多月净增近7000亿元,但流入速度自9月份开始放缓。期间,流动性充裕推动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赛道获得超额回报。
![]()
▲A股融资余额走势图,Wind
接下来市场将进入景气验证阶段。前期涨幅过大的板块面临调整,或估值消化压力,市场风格有望切换至估值偏低、有业绩改善预期的资产板块。
虽然沪指处于十年高位,但整体估值水平并不高——当前沪深300、全A指数的股债性价比分别位于过去十年中位数的44%、46%。
A股市场正不可避免的进入“下半场”,中大盘风格有望成为主旋律。
若想要抓住大盘上行趋势机会,可以考虑直接配置A500等指数基金。具体到标的上,A500ETF易方达(159361)值得关注。该基金流通规模高达228.5亿元,较2024年11月成立时增长了5.5倍以上,属于流动性较好的主力ETF之一。
回顾历史,A股几乎每一次趋势行情都发生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内。作为“全球央行的央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会为全球市场提供充裕流动性。
上一轮还是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美联储大幅降息并扩表五万亿美元,推动全球股票、商品市场大幅上涨,也造就了A股蓝筹白马股的超级抱团行情。
本轮行情由“924”政策触发,但一个重要背景是当年9月19日美联储降息50BP,开启了从加息到降息的转变,为国内央行打开了政策空间。
美联储首次降息后,2024年还降息了两次,累计50BP。经过一段平稳期,今年9月恢复降息,10月再度降息。可见,联储降息大势不可阻挡。这也意味着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风险资产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趋于上行。
以史为鉴,全球货币宽松背景下,A股每一轮趋势行情都有相似的演绎路径。
第一阶段,黄金白银先行。流动性宽松环境下,黄金的金融属性凸显,加之2022年后全球央行对美元资产信任度下降而持续购金,黄金在降息初期表现突出。
当然,科技股也不甘示弱。资本市场历来偏好成长性故事,流动性充裕时资金自然也会流向科技股,大幅推高估值。
第二阶段,铜铝等工业金属接棒上涨。这些品种兼具金融属性和工业属性。贵金属上涨蔓延至其他有色金属。一来,因为宽松政策下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经济,需求端有望复苏。二来,供应端常常在上行期出现不小扰动。
第三阶段,下游消费及原油、化工等行业启动。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逐步传导至下游终端,经济复苏全面显现。此时,反映整体经济需求的原油和化工品往往开始表现。
通常,原油是所有大宗商品中对经济周期反应最晚的。如果观察到油价非因供应端因素持续大涨,需要警惕本轮复苏周期可能接近尾声。
从以上演绎规律看,目前A股市场已进入第二阶段,即铜铝等资源品为主线之一的行情中。
2025年10月底,伦敦铜价最高触及11200美元,刷新历史新高。铜价趋势性上涨推动全球铜矿资源股迎来超级周期行情。A股市场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江西铜业等龙头涨幅较大。
而以中国铝业为代表的铝板块表现相对滞后,但在9月底开始补涨,市场对驱动逻辑也已逐步形成共识。
供给端,国内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红线明年将触顶。印尼等海外地区因基础设施落后、AI争夺电力等原因,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甚至因成本高而关闭部分产能。
需求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对冲了房地产用铝量下滑,总需求保持3%-5%的温和增长。市场普遍预期从2026年起,全球电解铝可能出现缺口,将继续推高铝价。
未来,铝价中枢有望上移,电解铝企业ROE将保持高位稳定,因而具备红利价值属性。
在供应天花板约束下,电解铝企业资本开支已大幅减少,分红比例逐步提高。2024年,电解铝股息率达6%,居各高股息板块前列。未来几年,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除此之外,第三阶段的原油、化工等板块的价值也不容小觑。股市持续上涨,往往会使所有估值洼地被填平。11月以来,原油、化工龙头已开始估值修复,尽管大宗商品依旧低迷,行业困境尚未逆转,但股价已领先商品见底反弹。
当前,WTI原油报价60美元/桶,可能已处于周期底部区间,页岩油成本、OPEC+扩产放缓、中国战略储备等因素形成支撑。若2026年中美经济复苏,油价有望大幅反弹。
在此背景下,石油龙头企业均会受益。A股市场中,“三桶油”中的中国海油可能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一方面,中国海油专注于海上石油勘探,油气业务占比约八成,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还有相当比重的炼化业务。要知道,产业链中上游开采销售业务毛利率最高,中下游炼化毛利率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中国海油桶油成本是“三桶油”中最低的——2024年为28.5美元/桶,低于中国石油的57美元、中国石化的47美元。
这一成本甚至可与部分OPEC产油国媲美,位于全球成本曲线的前35%,低于西方石油、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巨头。这些因素使中国海油成为三家中盈利能力最强、估值更高的企业。
当然,这三家均是央企,分红都很慷慨。截至11月19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TTM股息率高达4.8%、3.9%和4.4%。
若想一揽子投资铜铝、原油等资源红利型行业龙头,可以留意自由现金流ETF易方达(159222)等产品。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就包括中国海油、洛阳钼业、中国铝业等。
![]()
▲指数直通车小程序
总而言之,在宽信用与“反内卷”的宏观背景下,资源板块可能会成为科技之后,A股“下半场”的又一重要主线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