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算力、光刻胶概念再度冲高,存储芯片领域涨价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截至10:17,天岳先进(688234.SH)涨超6%,上海新阳(300236.SZ)大涨4.71%,有研硅(688432.SH)、晶瑞电材(300655.SZ)涨超3%,海光信息(688041.SH)、中芯国际(688981.SH)、中巨芯-U(688549.SH)、盛美上海(688082.SH)、南大光电(300346.SZ)等多股跟涨。
ETF方面,同时受益于存储涨价超级周期、半导体复苏上行周期,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最近5个交易日内连续获净申购共2.11亿,年内份额增幅高达96.6%,最新规模27.50亿。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标的指数中证半导年内涨幅达54%、区间最大上涨超80%,在半导体材料设备、中华半导体芯片、芯片产业、国证芯片等主流半导体指数中位居第一,弹性表现突出。
![]()
数据同花顺iFinD,2025.1.1-2025.11.19
短期催化密集,四大利好驱动景气上行
短期来看,四季度以来,半导体设备板块迎来多重积极信号,提振市场情绪与需求预期。
第一,存储芯片价格进入上涨周期。昨日,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指出2025年年初内存价格已有50%的价格上涨,第四季度预计上涨30%,明年初可能还会上涨20%。
同时,英伟达发布最新财报,计划在其人工智能(AI)服务器中采用手机级内存芯片,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可能会导致2026年末服务器内存价格翻倍。
国投证券指出,人工智能引发的内存“超级周期”正全面加速。西部证券认为,存储领域迎来“价格周期”和“产品迭代周期”共振,资本开支有望超预期高斜率增长,或带动上游设备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
第二,下游晶圆厂产能建设提供内在支撑。中芯国际三季度月产能突破100万片大关,产能利用率高达95.8%,并承接了大量模拟、存储急单,表明行业需求旺盛。国投证券指出,下游晶圆厂的产能建设,或为上游设备、零部件、材料领域带来确定性增长机遇。
第三,AI算力拉动先进制程扩产。高算力需求推动国内先进制程突破与成熟制程扩产,有望带动设备投资。
第四,行业盛会接连举办。本周ICCAD-Expo 2025与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将相继开幕,汇聚海内外领军企业,有望进一步提振板块情绪。
长期需求明确,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从长期角度看,半导体设备是芯片制造的基石,在AI算力需求爆发与新阶段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大背景下,其长期增长逻辑坚实、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SEMI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支出占全球份额为42.3%。
2025年,SEMI预计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将达125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在先进逻辑、存储器及技术迁移的持续推动下,2026年设备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381亿美元,实现连续三年增长,显示行业持续扩张。
![]()
目前,半导体行业正处新一轮上行周期。据SIA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2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增长。其中,中国9月半导体销售额为561亿美元,占全球的26.9%,同比+15%。
![]()
中证半导表现领先,高集中度凸显高弹性
市场方面,2025年以来,电子行业指数年内上涨4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5;细分来看,半导体产业表现居前。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截至11月19日标的指数年内涨幅达54%、区间最大上涨超80%,在主流半导体指数中弹性突出。根据中证指数官网,该指数主要聚焦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芯片产业链上/中游公司,前五大权重占比约57%,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8%,集中度比较高。
行业分布上,中证半导侧重上/中游半导体设备、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合计占比超90%,均为国产替代的关键环节、长期空间广阔,有望持续受到市场重视和产业政策支持。
![]()
中证指数官网,截至2025.11.20
数据显示,中证半导2025年三季度营收同比+32.12%,目前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27.12%,整体保持复苏态势。权重股中,指数前十大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验证了半导体设备、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赛道的高景气度。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