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材料公司始终为中国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今日,美国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公司发布澄清声明,针对部分媒体对其中国业务的不实报道作出回应。这场争议的背后,是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引发的企业经营波动,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的微妙调整。结合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与公开信息,事件全貌可复盘如下。
事件脉络
应用材料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早有根基,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逐步显现。2024年2月,该公司就因对华业务相关问题收到美国相关部门的调查通知,彼时已有报道指出其部分区域业务往来遭问询,相关事项涉及金额较大。
政策层面的影响在2025年持续发酵。8月,美国相关部门推出的贸易相关清单虽非直接针对半导体设备,但其中的计价规则为后续业务开展埋下不确定性。9月,进一步的外部管制措施出台,对特定企业关联主体实施限制,直接影响应用材料面向中国市场的部分设备交付节奏。 财报数据清晰呈现了从阶段性稳定到压力显现的过程。2025财年第三季度,应用材料中国区营收达25.48亿美元,占总营收比重35%,较上年同期的21.53亿美元增长18.3%,仍是全球最大区域市场。但这一数据已暗藏隐忧——公司CEO加里迪克森在Q3财报中明确提及,当前处于动态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中,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加,中国业务也受到影响。随后的市场数据进一步印证压力:2025财年第四季度中国区营收降至19.6亿美元,同比下滑8.1%,占总营收比重骤降至20%左右。为应对波动,公司宣布全球裁员4%(约1400人),并预计2026财年营收将因外部环境影响减少6亿美元,这一系列调整引发媒体对其退出中国市场竞争力下滑的猜测,成为声明发布的直接诱因。
声明核心

针对舆论争议,应用材料结合经营数据在声明中作出关键回应:
其一,以财报数据否认竞争力不足。自1984年进入中国以来,应用材料已建立上海地区总部、西安全球开发中心等本地化布局,2025年3月还将中国区总部迁至张江科学城,四十余年未出现重大合规违规记录。Q3财报显示,公司整体实现创纪录营收7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半导体系统板块营收54.27亿美元,核心业务竞争力持续增强。CEO加里迪克森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进一步说明,受限业务的客户需求并未消失,而是转向不受外部管制的其他供应渠道,凸显环境因素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其二,结合财务预期明确发展判断。Q3财报显示,公司非GAAP自由现金流达20.5亿美元,保持稳健水平,为应对短期波动提供财务支撑。CFO布里奇希尔补充,人工智能带动的存储器需求增长,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推动晶圆设备支出回升,且Q3公司Display板块营收2.63亿美元,operating margin从上年的6.4%跃升至23.6%,多元业务结构可部分抵消单一市场波动影响。
行业观察
这场风波折射出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共同挑战。同为行业巨头的泛林集团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收入同比下降10%,营收占比从40%跌至31%,其财报中外部环境变化或影响收入的表述,与应用材料的遭遇高度相似。分析指出,外部管制措施虽试图影响产业发展节奏,但实际导致相关企业丢失市场份额,2025年Q3应用材料中国区营收占比虽仍居首位,但较2024年峰值已下降5个百分点。 从市场反应看,应用材料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虽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但因对华业务不确定性,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仍出现短期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对外部环境的担忧。公司在财报中也提示风险,称全球贸易政策变化、出口相关许可要求可能对运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应用材料而言,平衡发展成为关键命题。Q3财报显示,公司全球员工达3.61万人,较上年增加2.5%,在保持全球布局的同时,持续推进本地化运营。如何在外部政策约束与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借助半导体系统(Q3营收占比74.3%)、全球服务(营收16亿美元)等多元板块的协同优势抵御波动,将决定其长期发展态势。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