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的泡沫要破了吗?AI领域的投资开始减缓了吗?
巴克莱银行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得出结论:远远未到。而且AI行业的资本开支周期仍将持续,2027至2028年的关键技术突破可能引发算力需求的大幅激增。
巴克莱得出这一结论的核心依据来自OpenAI近期超预期的营收表现,据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透露,2025年公司营收较年中内部预测高出约15%,而2027年的预期营收更是从原先的600亿美元上调至900亿美元,同时公司有望在2027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目标,这一时间点较此前预测提前了一年。
营收数据的上调同步带动了推理计算成本、每周活跃用户以及付费用户年度平均收入等关键指标的提升,反映出AI技术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需求的快速增长,也降低了行业泡沫破裂的风险。
这一系列超预期的营收表现背后,是OpenAI对算力资源的巨大需求支撑。巴克莱的分析显示,OpenAI在2024至2030年间的计算运营支出预算超过4500亿美元,其中2028年的计算支出预计达到1100亿美元的峰值。为确保算力供应的稳定性,OpenAI已与甲骨文、微软等多家科技企业签订了总额约6500亿美元的十年期算力租赁合同,这些合作不仅为OpenAI的业务扩张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也推动了合作伙伴在AI算力领域的资本投入。
除了现有业务的算力支撑,OpenAI的下一代技术研发进一步推高了算力需求。目前公司正在推进GPT-6大语言模型和Sora 3视频生成模型的研发工作,更关键的是,2027至2028年有望落地“递归自改进”技术——这一技术能让AI模型自主优化升级,将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效率,但同时也需要海量的算力资源作为支撑。为此,OpenAI已预留约430亿美元的额外“可变现算力”资金,用于应对该技术落地后的算力需求。巴克莱预测,受OpenAI等企业的需求驱动,2024至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总容量将实现翻倍,仅OpenAI就需要合作伙伴承担超过60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用于算力集群的建设和升级。
OpenAI的快速发展也倒逼行业竞争对手加大投入,进一步巩固了AI资本开支周期的持续性。为追赶OpenAI的技术优势,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不得不扩大用户规模、加快模型迭代速度。例如,谷歌旗下DeepMind持续推进Gemini系列多模态模型的优化,meta则在LLaMA开源模型的基础上推出更多针对特定场景的定制化版本,这些动作都需要大量的算力投入作为支撑。此外,拉里·佩奇等科技巨头创始人对AI长期竞争的重视,使得即便面临市场波动,企业也愿意持续投入以抢占赛道,这种战略决心推动AI行业的资本开支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互联网巨头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高强度投入,也让半导体等相关产业链的需求持续旺盛。
从行业整体来看,OpenAI的动态只是AI资本开支周期持续的一个缩影。近期行业最新动态显示,全球半导体厂商正加大AI芯片的产能布局,以应对算力需求的增长,2025年以来AI芯片市场的同比增速保持在60%以上;竞争对手动态方面,谷歌近期宣布将Gemini模型的算力投入提升30%,以支持更复杂的多模态任务处理,meta则计划在2026年前将其AI数据中心的容量扩大两倍,这些举措都印证了巴克莱关于AI资本开支周期仍将延续的判断。
随着2027至2028年递归自改进等关键技术的落地,AI行业的算力需求将迎来新一轮激增,资本开支的周期也将在技术驱动下持续推进。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