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上海模式”这样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1-21 12:15:13

在这个互联网高效发达的时代里,网络空间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但近年来,AI生成谣言、刷单骗补、炒作发布负面不实信息、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等情况丛生,标本兼治网络乱象,营造良好网络生态迫在眉睫。根据中央网信办部署要求,2025年,上海市委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浦江”系列专项行动。


11月20日,上海网信办主办的“清朗浦江·2025”网络生态治理总结活动披露,今年上海以五大重点领域为发力点,压茬推进,开展20多个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818.04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27.5万余个,确保网络生态治理向纵深推进。

中央网信办综治局局长张拥军对上海在网络综合治理方面的探索给予肯定,并指出网络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力常态长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针对性治理;要主动把握规律,优化完善治理思路,丰富拓展治理手段;要强化技术赋能,善于运用技术手段、技术思维,提升治理能力,破解治理难题;要广泛凝聚合力,创新工作方式,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汇聚协同共治的积极力量。

上海市委网信办主任范小伟表示,网信部门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网治网手段,不断回应社会各方的新期待新要求,为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提供“上海样本”“上海模式”。

今年,上海市委网信办升级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协同联动机制”,参与部门不断增加,协同治理领域日益丰富,机制运行有力有效。在上海市委网信办牵头协调下,各涉网管理部门齐心协力、各区网信办履职尽责、属地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在网络生态治理领域形成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工作经验。全市共有34家单位选送了56个网络生态治理创新案例,其中12个案例入选“清朗浦江·2025”网络生态治理优秀创新案例。

今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被列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上海市区两级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检察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聚焦“编谣言、炒旧闻、软敲诈、黑水军”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清朗浦江·e企同行”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保证良好营商环境,上海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上海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若干措施》,结合今年开展“清朗浦江·e企同行”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实践经验,从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打击网上涉企侵权违法行为、规范涉企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加强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等四大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措施,持续为企业发展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以全链条治理为企业筑牢营商网络环境的“防护盾”。

具体来看,在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方面,深化涉网管理部门协同配合,通过“清朗”“净网”“砺剑”等专项行动,打击处置“按键伤企”“网络黑嘴”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区联动和行刑衔接,指导各区“涉企侵权信息受理服务站(网信)”“守沪e站(公安)”“网络检察空间站(检察)”对属地涉企侵权线索及时通气通报、会商研判,形成工作合力。

在打击网上涉企侵权违法行为方面,严惩涉企造谣传谣、网络舆情敲诈、网络水军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其背后的“自媒体”、MCN机构、公关营销公司等主体予以线下打击处置。对涉企网络侵权行为,综合考虑违法违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法依规对信息、账号、网站平台采取处置处罚措施。

在规范涉企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方面,推动属地网站平台提升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工作质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企业举证负担,快速处置事实清楚、举证充分的投诉举报。对较难举证的涉企负面信息,继续推广“限时加私”“争议标签”等举措,降低对企业不良影响。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财经、科技、汽车等领域“自媒体”和MCN机构开展教育引导,督促履行信息内容主体责任,不制作传播涉企侵权信息。

在加强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方面,通过政策服务包等载体,宣贯涉企侵权信息受理渠道、处置流程和典型案例。举行普法宣法活动,组织专家对广大企业和基层涉企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指导企业依法维护网络合法权益。推进实施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有关政策,激励内容创作者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为企业发展营造正面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与此同时,上海市委网信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持续打造一片网络晴空。今年指导属地32家重点网络平台发布年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并且首次将智能学习设备、大模型平台以及MCN机构纳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范围,接受社会监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