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纵览快评|用AI生成瑕疵图骗商家“仅退款”,“科技之光”不能成为人性之恶的“放大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纵览新闻 时间:2025-11-21 16:19:40

评论员 李一木

据媒体报道,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造假索赔手法正在电商领域悄然蔓延:部分消费者利用AI工具P图伪造瑕疵图片,以骗取“仅退款”,商家对此苦不堪言。

一箱新鲜的水果,在买家提交的图片中发霉变质;一件全新连衣裙,在售后申请时却呈现出大面积的污渍和破洞;一双完好无损的皮鞋,在买家仅退款时变得鞋底开胶鞋面掉漆……谁能想到,本是“科技之光”的AI技术,竟然这么快就被实实在在地“转化”了。令人遗憾又愤怒的是,这种“AI转化”不是赋能生产,不是便利生活,而是成为了人性之恶的“放大器”。

面对“用AI生成瑕疵图骗商家”的行径,不能仅仅从涉及到的单一业务金额来衡量其危害。这种“举手之恶”不仅是“沾点儿小光”那么简单,而是以伤害回应信任,以恶意回应善意,严重伤害了商家利益,严重恶化了营商环境,同时干扰了法治建设,毒化了社会风气,撕裂了社会共识。

令人痛心的是,除AI工具P假图外,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更为系统的灰色产业。教授该“技术”的人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老师”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仅退款”是多个电商平台推出的售后机制,即买家收到货后若发现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可发起“仅退款”申请,平台会主动介入处理,无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后货品也无需寄回。很显然,“仅退款”是为了改善消费体验,减少在售后阶段与商家沟通的时间和成本,对一些劣质商家有一定震慑作用。但这宝贵的权利却因为人性之恶变了味儿。今年4月,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一次宝贵的基于社会成员之间理解与信任基础之上的尝试,就这样败给了人性之恶。

这也是“用AI生成瑕疵图骗商家”一类行径带给社会的最大恶果。那就是不断提升“信任成本”,增加壁垒,为图一己之私利,不惜拿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作为代价,其核心要害在于“不让我赚这几十块就让你们都不好过”的恶毒心理。

“科技之光”成为人性之恶的“放大器”,这不是科技的悲哀,这是人性与法律的悲哀。从法律层面来说,有律师表示,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消费者的行为多次或者单次占有的货款达到3000元,明显符合诈骗罪的构成,将面临刑事责任。条文在此,我们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打击成果,有具体的案例。这是消灭此类行径最有效的手段。从平台角度来说,目前已有AI应用平台在服务协议中新增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对恶意使用行为进行限制,这需要更多AI应用平台都行动起来,从技术源头掐断那些人性之恶的“黑手”;从电商平台来说,在提升AI图片识别检测能力的同时,也要围绕保护商家合法权益优化流程,将那些因为人性之恶给商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科技向前,但人心却无法做到“同步”向善。到底是哪些人将“科技之光”当成了自己人性之恶的“放大器”?在期待法律严厉打击的同时,不妨也能公布出此类行径的“黑名单”来,让大家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在扔掉了日常面具之后,躲在键盘后面用“小聪明”去放任人性之恶四处游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