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有144位专家当选。其中,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0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02人。
![]()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本次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新增名单中,多位院士在大国重器的研制中承担了核心研发任务。例如,长期致力于电磁弹射领域的专家鲁军勇,带领团队在特种直线电机、高能脉冲储能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为福建舰多项核心系统的研发攻坚提供了坚实支撑。
![]()
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此次共有7位专家当选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截至目前,人事关系在上海市的两院院士总数达到187人。
![]()
中国商飞工程总师陈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2008年起,陈勇担任C909飞机系列总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款喷气支线客机,攻克了喷气支线客机安全性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建立了适航验证技术体系,保障了我国喷气支线客机的安全顺畅运营。
![]()
陈勇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当年刚接手C909的时候,面对的是‘项目还能不能继续’的质疑声。当时飞机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我们一步一步、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走过来。有一个词说得特别好:心无旁骛。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经得起任何失败。你只要不去多想,努力去做就行了。”
上海交通大学张文军教授此次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图像编码与通信、宽带无线传输、视听电子系统芯片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三十年来,他率领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与工程任务,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我国电视广播和媒体网络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
张文军说:“我研究的就是媒体网络,这可能跟咱们国家6G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很有信心,能够结合我以前的工作继续推向前进,把咱们的6G搞好,做成一个有特色的6G技术,在国际上也能树立起国家自己的特色和领先地位。”
![]()
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同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要研究多高层钢结构,创建的钢结构火灾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突破了国外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用于地震区的限制;研发的大承载消能减震钢构件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北京奥运场馆、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浦东机场、上海中心大厦等国家重点工程。
![]()
李国强感慨道:“我所处的正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让我们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有用武之地,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感想。”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内集聚了越来越多科技创新专家。在本届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中,来自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吴凯和来自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廉玉波也双双入选。
看看新闻记者: 徐啸扬 戴晶磊 夏祺 高原
编辑: 张蕴昆
责编: 周缇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