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五大趋势看懂2025广州车展:增程纯电对攻,智驾成最大变量,华为稳坐“隐形C位”

IP属地 中国·北京 车东西 时间:2025-11-22 16:10:51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车东西
编辑 | 志豪

一文看尽2025年广州车展5个行业真相。

车东西11月22日消息,日前,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广州车展”)正式开幕。这是每年最后一个A级车展,也是观察市场格局演变、预判车市未来走向的关键窗口。

车东西在人均暴走两万步的过程中,对这届广州车展有5大深刻感受:

1、媒体日车企首发新车数量精简,集中展示在售车型。这表明,众多车企正将此次车展作为年度最重要的营销节点之一,集中释放市场潜能,全力冲击销售目标。


▲广州车展活动现场

2、新能源车型成为绝对的主角,同时内部技术路线也呈现分化趋势,增程阵营玩家增多,综合续航成为内卷主要方向,1000公里仿佛成为衡量指标。


▲广州车展活动现场

3、智能辅助驾驶是车企发布重点之一,一方面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加速普及,向着15万级以下车型开卷,另一方面VLA、VLM等技术进阶,以及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的预埋,都为L3技术的到来打下基础。


▲广州车展活动现场

4、华为成为当之无愧的隐形的“C位”。不仅集齐“五界三境”拼图——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上汽尚界,及宝骏华境、广汽启境、东风奕境,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供应商中几乎都出现了华为的身影。


▲广州车展活动现场

5、合资车企不甘躺平,丰田、日产等齐刷刷联合中国供应商上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广州车展活动现场

除了这些,车东西还发现,本次车展流量人物雷军、余承东、李想等人缺席,或许预示着,汽车行业的营销模式正逐渐告别对个人IP的过度依赖,转而进入一个更加理性、务实的新阶段。

以下是车东西关于广州车展的详细报道,邀请各位跟着我们的文字一起移步广州,沉浸式的感受一下国内今年最后一场最重大的汽车展会。

一、为卖车拼了! 个性化、大体量成为新焦点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车东西最深的感受可能不是某一款具体的车,而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焦灼。

虽然官方给出的信息显示,此次广州车展上共有93款首发新车,较过去两年都有所增加,但车东西在逛展一天后发现,选择在媒体日当天发布新车的车企并没有那么多。


▲广州车展活动现场

分阵营来看,新势力层面,小鹏、理想、小米、鸿蒙智行等品牌在媒体日均无全新车型发布,其核心策略是“提前出牌”,将新车抢先上市。

这意味着,本届广州车展对这些品牌而言,战略重心已从前瞻发布转向实战转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这一年度收官舞台,进行声量与销售潜力的集中释放,全方位检验其产品的市场号召力、销售体系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零跑成为本次2025广州车展上新车亮点最多的新势力品牌之一,全球首发了A系列首款车型A10,并展示了旗舰SUV D19,已经开启预售的Lafa5旁也围满了好奇的观众。


▲零跑D19

其中最令车东西印象深刻的就是零跑A10车型,特别是尾灯点亮后自带微笑脸,出街辨识度极高。


▲零跑A10

并且,新车配置还极为丰富,搭载激光雷达、高通8295+8650双旗舰芯片,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CLTC工况下续航可达500km。

岚图汽车带来了旗舰MPV车型梦想家山河,新车售价为70.99万元,定位智能豪华四座MPV‌,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参数丨图片)系统、鸿蒙智能座舱5.0及‌800V超充技术,从20%至80%电量补充仅需12分钟。


▲岚图梦想家山河展台

车东西在看车途中还注意到,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段建军正带领团队上车体验。


▲段建军体验岚图汽车

传统车企中当天带来新车首发的品牌也比较少。其中,比亚迪再次包下整个2.1馆,并在外场设置仰望U8应急浮水展示区。


▲比亚迪包场2.1馆

东道主广汽集团同样以包馆方式亮相,落座2.2馆。

广汽昊铂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轿车——昊铂A800在现场公开了内饰,新车搭载全新一代鸿蒙座舱Harmony Space 5和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系统。


▲广汽昊铂A800

长城、吉利等也以展示已上市车型为主,重心明显偏向销售而非新品发布。

合资品牌中,宝马全新iX3展台前也十分热闹,这是首款配备BMW驾控超级大脑、新世代电驱、BMW首创全景iDrive以及全新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全新车型,将于2026年量产上市。


▲宝马全新iX3

穿梭于展馆之间,车东西最直观的感受是参展车企的重心已全面转向销售。

激烈的“抢客”景象在各展台上演,各家奇招尽出:身着闪光套装、头戴玩偶帽的工作人员主动出击,热情地引导观众扫码留资以换取礼品,或邀请至展台参与抽奖。

车东西了解到,这批活跃的“推销员”主要来自北汽极狐、智己、江淮等团队,其核心任务就是为展台聚集人气。这背后,是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时,车企最真实的焦灼写照。

透过这些参展车型,车东西也看到了当前车市呈现出两大共性趋势。

其一,国内车市仿佛捅了大体量车型的“窝”,零跑、奇瑞、深蓝、银河、腾势、岚图等新玩家集体杀入大型车市场,广州车展几乎也成了这些“巨无霸”们的擂台。

零跑D19、深蓝S09、腾势N8L、岚图泰山等一批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的SUV和银河V900、小鹏X9超级增程版等MPV车型组成了一道道壮观的风景线,共同印证了当前中国车市“大体量”的共性趋势。


▲岚图泰山车型

就背后原因来看,大型车,尤其是大六座SUV,凭借“政策红利+利润驱动”的双重优势,已成为车企扎堆进入的黄金赛道,而像800V高压快充等补能技术的巨大进步,让大车身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家用需求。

其二,“大体量”车型登陆广州车展的同时,“个性化”趋势并未被掩盖。

零跑A10的展台前,不少观众被其灵动的“微笑”尾灯设计和多种马卡龙色系所吸引,纷纷驻足体验其内部空间。

另一边,蔚来firefly萤火虫的广东茶点涂装车旁,也可以听到观众在感叹,观众们忙着与这台布满虾饺、肠粉图案的美味小车合影打卡,浓厚的本土文化元素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蔚来萤火虫展台

而硬派风格的奇瑞iCAR V27展车也被很多男性用户反复打量,他们时而弯腰查看底盘,时而坐进车内体验,交流着这款车所带来的越野仪式感。


▲奇瑞iCAR V27展台

比亚迪展出的仰望U9 Xtreme也是车型个性化的代表。这台全球限量30台的终极超跑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举着相机记录这款车型,其所在的展台区域人声鼎沸。


▲仰望U9 Xtreme

二、新能源主场下的路线分化 增程续航竞赛与纯电价值回归

本届广州车展,新能源车成为主角,同时内部也面临技术路线激烈交锋。

官方数据显示,1085台展车中,新能源车共629台,占比高达58%。

而车东西行走于各品牌展馆之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大技术路径的显著分化:增程阵营在“续航竞赛”中不断内卷,而纯电阵营则转向以技术和体验为核心的“价值回归”。

增程车型展区持续高涨的人气,印证了市场对其降低续航焦虑的认可。

此处的竞争已超越简单的油电之争,演变为增程技术自身的“内卷”——核心体现就是增程玩家增多、续航门槛提高。

小鹏X9增程版打出 “大电池+大油箱” 组合拳,最终实现CLTC纯电续航452km、综合续航超1600km的性能表现。


▲小鹏X9增程版

零跑D19增程版策略更为极致,配备约80度大容量电池包,纯电续航达到500公里,综合续航超1300公里。已实现盈利的零跑,在增程赛道上展现出更激进的产品策略。

合资品牌也在积极跟进,福特智趣烈马增程版的纯电续航达到220公里,综合续航1220公里,表明传统车企并未在技术转型中“躺平”。

车东西还发现,与增程展台热议“能跑多远”不同,纯电展区的核心话题已转变为 “如何用得更好” 。

纯电车型正从单纯的续航竞赛,转向以补能效率、智能科技为核心的全方位价值竞争。

一汽奥迪Q6L e-tron定位中大型纯电SUV,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CLTC续航达765公里,支持800V高压快充。


▲一汽奥迪Q6L e-tron

广汽昊铂A800等车型也纷纷搭载800V超快充技术,标志着纯电的价值核心,已从单纯的续航数字,转向了包括补能速度、智能化体验等全方位竞争,展现出“价值回归”的明确趋势。

在这场分化中,车企的展台C位选择也透露出其战略重心。

理想、问界等品牌展台,增程车型仍是流量担当;而蔚来、小米等则以其丰富的纯电阵容,宣告着当下技术路线的坚定。


▲理想汽车展台

广州车展清晰地表明,中国市场容得下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最终的裁判权,已完全交到了用户手中。

三、L3进入爆发前夜 平价车型普及智驾

2025年广州车展上现场,智驾技术的进步也给车东西留下了深刻印象。

智能驾驶领域呈现出高阶技术深度突破、基础功能加速普惠两条发展主线。

高阶技术突破上,软件层面以VLA、VLM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正飞速演进,为L3级自动驾驶的到来铺平道路。

理想汽车在广州车展宣布,计划向AD Max车型推送创新的VLA充电和防御性AES自动紧急转向功能,并计划向智能焕新版AD Pro车型推送城市NOA功能。

据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介绍,“全新的VLA充电功能,让车辆可以自主驶入、驶出超充站,打通了找站充电的最后100米”。


▲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介绍智驾升级

小鹏汽车日前也发布了第二代VLA大模型,实现技术范式的革新,该技术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向小鹏Ultra车型推送。


▲何小鹏介绍第二代VLA

在硬件层面,为了给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保驾护航,越来越多旗舰车型进行了高阶传感器的预埋。

享界S9标配华为四激光雷达,为未来L3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做好硬件准备,保障冗余感知能力。


▲享界S9

小鹏此前还官宣,Robotaxi预埋了4颗自研图灵AI芯片,整车算力高达3000 TOPS,并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目标直指L4级无人驾驶。

与高端技术的突破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智能驾驶功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平价车型中普及。

零跑A10将激光雷达在10万元级车型中应用,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广汽丰田通过推出全新锋兰达智能版也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组合首次下探至15万元以内的车型。

总的来看,逛展一天没有哪家车企在发布会现场不谈智驾,这背后的行业共识无比清晰: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当技术的光芒同时照亮顶尖探索与大众普及两条路径时,一个全新的智能驾驶时代正加速驶来。

四、无处不在的华为 车企智能化升级的共同选择

一整天车展走下来,车东西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华为正在深入到车圈的各个层级,几乎到哪里都能看到华为的存在。

首先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说,华为目前的汽车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鸿蒙智行,另一个则是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简称车BU)为基础的引望模式,而这两种模式在广州车展上都有十足的存在感。

说起鸿蒙智行,自然绕不开面积巨大的鸿蒙智行展台,鸿蒙五界尊界、问界、享界、智界、尚界一字排开。五界旗下的热门车型尊界S800、问界M9/M8/M7、智界S7/R7、享界S9/S9T、尚界H5等车型密密麻麻的摆满了整个展台。


▲鸿蒙智行展台“五界”齐聚

一天之中,无论何时走过鸿蒙智行展台都聚集不少看车的人。

除了鸿蒙智行五界集中展示之外,问界、智界和尚界也都单独设置了展台,其中智界的展台出现了车展人气王小米展台的旁边,也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智界首次在车展设立单独展台

享界和尊界虽然并没有设置单独的展台,但也都出现在了集团品牌的展台上。

享界在北汽集团的展台上占据了绝对的C位。尊界则占据了江淮汽车展台的一半,尊界S800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江淮汽车展台的一半都被尊界占据

也就是说,鸿蒙五界在本次广州车展上,各自都有两个展台,观展用户看到这些品牌的概率显然也会进一步提升。

这次华为车BU也以华为乾崑的名义开设了一个展台,在车东西印象当中,这种情况极少发生,这也能看出华为车BU正在慢慢的从幕后走到台前。


▲华为乾崑展台

展台以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和核心,密集展示了华为车BU的合作车型,包括方程豹豹8、猛士M817、阿维塔07、广汽传祺向往S9、奥迪A5L等车型。


▲华为乾崑展台部分展示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车BU还在车展前一天举办了一场华为乾崑大会,除了展示技术进展和合作伙伴之外,还介绍了两个全新的品牌,分别是华为和广汽打造的“启境”;华为和东风奕派打造的“奕境”品牌。

这些还只是华为主动在车展上进行的曝光。而在其他车企展台上,华为的身影也是无处不在。

在车东西逛展的过程中,屡屡看到华为鸿蒙座舱或者乾崑智驾的字眼。

经过日产展台上的时候,天籁·鸿蒙座舱六个字异常显眼,很显然,日产已经将华为鸿蒙座舱作为非常核心的卖点了。


▲东风日产展台上异常显眼的鸿蒙智行字样

在路过岚图展台的时候,在岚图刚刚上市的旗舰车型泰山的尾部,能够清晰的看到华为ADS的图标。


▲岚图泰山尾部直接印有华为ADS logo

这也并非孤例,在广汽展台上,车东西甚至连续看到两款车尾部都打上了ADS的标识,分别是全新的轿车车型昊铂A800与向往M8。

此外,虽然没有直接出现ADS图标,但是车东西在猛士、阿维塔展台也都看到了华为乾崑的字眼。


▲东风猛士M817车身上印有华为乾崑字样

而在奥迪展台,一汽奥迪 A5L、上汽奥迪Q6L e-tron和A5L Sportback车型也都已经使用了华为乾崑智驾。华为也正在攻入到合资车的供应链中。

在车展现场,车东西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现场有华为相关的人员,举着一张写有“华为乾崑智驾灵魂10问”的牌子在场馆内随机截停观众,让观众给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车展现场华为乾崑智驾的互动小游戏

从牌子上的互动结果来看,应该已经有不少观众参与了这个活动,选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这对于华为乾崑智驾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传播活动。

从一天的参观来看,华为在本次广州车展上的存在感非常强,甚至可以用无处不在来形容。从这些细节中也能看出,华为在汽车方面的布局正在进一步加强,并且开始全面走入到公众视线中,未来一段时间内,华为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无疑还会进一步加剧。

五、合资车企加速智能化转型 纷纷找起中国帮手

此次广州车展还传递出了非常重要的信号:合资车企们面对智能化转型的挑战,纷纷找起了中国“帮手”,其中主要集中在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据车东西统计,仅在展台上展出的就有至少27款这样的车型。


▲2025年广州车展合资车企搭载中国供应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部分车型

在德国车企这边,此次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大众安徽都在同一个大众展台。

而车东西刚一走近大众展台,就看到了南北大众搭载了卓驭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在展台最外围排成一排“整齐列队”,分别是上汽大众帕萨特Pro、途观L Pro、途昂Pro,一汽大众全新揽境、全新揽巡和迈腾。


▲大众展台上搭载卓驭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

走入展台内部,还可以看到摆放了一辆一汽大众速腾L(展车不是搭载卓驭辅助驾驶系统的版本),还有在车展上刚刚亮相的一汽大众探岳L PHEV,这些车型覆盖了15-35万元(搭载卓驭辅助驾驶系统的版本价格)的轿车和SUV,后续或许会辐射到更多的大众车型上。


▲一汽大众速腾L(左)和一汽大众探岳L PHEV(右)

大众安徽则带来了ID.EVO概念车,而基于其概念的量产车型大众安徽与众08已经在工信部申报,也就是大众与小鹏汽车基于小鹏G9平台打造的新车。


▲大众安徽ID.EVO概念车

德国传统豪华车企“BBA”也都纷纷找起了智能化上的“中国帮手”。奔驰为搭载了其与Momenta合作研发辅助驾驶系统的纯电CLA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展区,展区红色的灯光很是醒目,也体现出奔驰对其的重视。


▲奔驰展台上的纯电CLA专区

宝马虽然带来的还是新世代概念车,不过宝马方面已经官宣,基于新世代概念车而来的国产新世代BMW iX3将搭载宝马与Momenta合作的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宝马新世代概念车

奥迪这边的车型更多一些,一汽奥迪一口带来了A5L、A6L e-tron、全新Q5L和Q6L e-tron四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型,同时还为首次公开亮相的A6L e-tron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展区,摆上的不同颜色的多款车型。


▲一汽奥迪展台上的A6L e-tron专区

在上汽奥迪的展台,其不但也带来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上汽奥迪A5L,还“两条腿走路”,展出了搭载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的AUDI E5 Sportback,首次亮相的SUV车型AUDI E SUV concept也同样搭载。


▲上汽奥迪A5L、AUDI E SUV concept和AUDI E5 Sportback

在德国车企之外,日本车企也没有落下。一汽丰田没有带来新车型,不过展示了其搭载Momenta的辅助驾驶系统的bZ3和bZ5两款车型。


▲一汽丰田bZ3(左)和bZ5(右)

在广汽丰田展台,车东西虽然没有看到搭载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的广汽丰田铂智3X,但广汽丰田有一大半展台都摆放了纯电轿车铂智7,而其搭载了华为鸿蒙座舱5。


▲广汽丰田展台上展车众多的铂智7

从展台上开门“鸿”的宣传语也可以看出,鸿蒙座舱是铂智7非常核心的卖点,车东西坐进车内后的感觉是铂智7内饰看起来很“新势力”,不过也保留了一些实体按键。同时,铂智7也将搭载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


▲铂智7搭载的鸿蒙座舱

日产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直接把车型名称叫做天籁·鸿蒙座舱,还大字写出了“全球首个鸿蒙座舱燃油车”来宣传,经过日产展台感觉非常抢眼。


▲天籁·鸿蒙座舱

目光转向日产展台的两侧,则可以看到已经上市的日产N7和开启预售的车型日产N6,两款车都搭载了Momenta的辅助驾驶系统。


▲日产N6(左)和日产N7(右)

美系车企这边,在别克展台,车东西看到了很多辆别克的增程式轿车别克至境L7,其搭载了Momenta的辅助驾驶系统。


▲别克至境L7

而此次正式亮相的别克至境世家,虽然还没有公布具体配置信息,不过车东西和展台工作人员交流后得知,其也将搭载来自Momenta的辅助驾驶系统。


▲别克至境世家

从一天的参观来看,合资车企上车中国供应商的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的车型,在本次广州车展上已经遍地都是了,甚至可以说想看到全部这些车型,几乎需要走遍所有的展馆。

而从中也能看出,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快速行动,中国供应商们则成为了合资车企快速补课的“好帮手”。

结语:中国车市竞争将更加激烈

2025广州车展作为年度“压轴大戏”已经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张暗流涌动的竞争图谱——它清晰地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全面升级,没有谁能够高枕无忧。

展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牌与车型,尤其是传统车企集团孵化的众多子品牌车型的扎堆亮相,共同指向一个现实:中国汽车市场已步入残酷的存量竞争阶段。

当“车海战术”遇上收缩的市场空间,一个问题自然浮现:什么才是最终的决胜关键?

本次车展给出了同一个答案:体验与生态

正如苹果凭借极致的用户体验与强大的生态构筑起护城河,在当下的中国车市,单一的配置堆砌或价格战已难以建立长期优势。

未来的胜出者,必然是那些能够将硬件、软件、服务与生活方式无缝融合,为用户提供完整、愉悦且持续进化体验的品牌。当竞争的维度从“有多少车”转向“车能带来什么”,一场关于综合体系力的终极考验,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