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十八届颁奖大会”在中国药科大学举行。现场,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临床医学奖、生命科学产业化奖、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奖名单一一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荣获生命科学成就奖。
![]()
刚揭晓的两院院士中有10位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孟安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郝小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仝小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曹义海等院士出席。
本届颁奖大会在中国药科大学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下一届颁奖大会将在复旦大学举行。现场,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与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袁正宏完成交接。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饶子和指出,“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坚持在全国主要高校轮流举办,旨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奖项影响力。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君指出,以谈家桢先生名字命名的生命科学奖举办18届以来,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持续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与产业创新的蓬勃发展,不断鼓舞着广大生命科学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
正如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目的,是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第十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得者、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表示,“我们积极筹办这次的颁奖大会,也是向全中国呼吁,要重视原创、重视生命科学发现的转化。大学也会组织专业化的队伍,承接全国乃至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对重大疾病有革命性、突破性、颠覆性疗法药物的研发。”
据悉,“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设于2008年5月,由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倡议设立,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科技奖项。在刚刚揭晓的“两院”院士名单中,有10位院士曾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多个重磅奖项现场揭晓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秘书长陈少雄现场揭晓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临床医学奖、生命科学产业化奖、生命科学创新奖。
![]()
陈少雄教授表示,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聚焦生命科学的原创理论、临床的应用与医工交叉的成果,真正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比如卢煜明院士,他创立了无创检测技术,每年有上千万妇女获得很好诊断。”
陈少雄所提到的卢煜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科学院院长。现场,卢煜明教授荣获本届生命科学成就奖。“获此殊荣,是我的荣幸。”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卢煜明表示,“谈家桢先生是‘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而我研究的领域也是遗传学,我将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
卢煜明被誉为“无创产前检测之父”,他于1997年发表的关于在孕妇血浆中发现高浓度胎儿DNA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产前诊断模式。基于这一发现,卢煜明开发的唐氏综合征等无创检验方法,使得产前检测变得更加安全、准确,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标准临床实践。
![]()
但卢煜明的研究不止于此。癌症是人类最大的健康危险,如果早筛查早治疗,将大大有利于人类健康。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卢煜明及其团队将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至癌症领域。“比如我们在广东地区,用这个技术进行鼻咽癌的筛查,发现鼻咽癌死亡率降了十倍。如果多几种癌症这么做,我想对医疗界是一个好消息。”
在生物科技的黄金时代青年学子要敢于创新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中国科学家何时再拿诺奖?卢煜明表示,作为一名科学家,就是把科研工作做好。“评奖是评审委员会没有人可以影响,我国在研究、发表文章、专利权各方面,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所以我相信在未来,应该会有中国科学家获得更多国际大奖。”
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卢煜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所在的研究团队约60人,平均年龄为30多岁,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生物科技的黄金时期,拥有基因测试、AI、基因治疗等新技术。如果年轻人认真做科研,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对此,郝海平有同样的看法。他直言,中国药科大学承办本次颁奖大会,就是期待能够激励药大青年学子,让他们近距离接触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最原始创新的人才,让大家深刻感悟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要立志把生命科学的原创发现,转化成为对人类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的创新药物。
![]()
获奖者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也提到,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下一代青年科技人才事业上,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夯实人才根基。
通讯员 吴旻玥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文/后期
附:
第十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名单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卢煜明,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教授,香港科学院院长。
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
曹义海,男,1959年10月出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
谈家桢临床医学奖
郝继辉,男,1972年3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
张海军,男,1968年3月出生,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丁璟珒,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长,研究员。
王迪,男,1980年5月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求是特聘教授。
严建兵,男,1976年5月出生,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湖北洪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
李汉杰,男,1987年11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伟,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赵岩,男,1988年1月出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高栋,男,1981年6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葛亮,男,1983年6月出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研系列长聘副教授。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