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近年车展是新能源上半场的“电动化”乱战,那么日前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2025广州车展)则彻底宣告了下半场“智能化”格局的成型。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与华为深度合作”、“我们是和华为合作最紧密的车企”、“华为的最新技术将首发”等越来越多关于华为的声音出现在广州车展上而引发业内关注。原因何在?
与车企共建“大脑”,华为助力汽车造好车步入深水区
提及本次车展,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并非单纯的新车发布,而是头部车企在底层技术架构上与华为的深度融合。众所周知,过去车企更多是采购华为的部件,而现在,双方正在进入“共建大脑”的新阶段。
以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2.0为例,作为华为最紧密的合作伙伴,赛力斯在车展上发布的“魔方技术平台2.0”极具代表性。这不仅是一次硬件升级,更是一次架构层面的革新。
首先,赛力斯展示了“汽车产业大脑”的概念。这是赛力斯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建的成果,旨在实现全链协同与数据贯通。这意味着智能化不再局限于车端,而是延伸到了研发、制造等整个生命周期。
其次,在核心电子电气架构(EEA)上,魔方平台2.0实现了从“分布式区域控制”向“中央车控+区域控制”的跨越,而这种架构的改变是为AI大模型上车铺平道路。毕竟只有中央计算能力足够强,才能支持端到端的演进,实现更敏锐的感知和决策。
至于具体的执行层面,赛力斯展示了其智能底盘技术,通过XYZ融合控制与ADS(自动驾驶系统)的毫秒级响应配合,实现了对复杂路况的轻松应对。在业内看来,这种“软硬结合”的能力,正是华为技术在整车制造端落地的实证,而问界M9和M8分别在50万级和40万级市场稳居销冠,无疑为这种深度技术捆绑在商业上成功提供了明证。
从技术到生态,车企拥抱华为带来了什么?如果说上述赛力斯是华为合作模式的“样板”,那么包括奥迪、红旗、岚图在内的14家车企、33款车型选择华为乾崑,则说明这已成为一种行业共识。究其原因,并非车企放弃了此前所言的“灵魂”,而是华为乾崑和鸿蒙座舱提供了当前单一车企难以独立构建的“全场景智能体验”。
从技术角度看,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乾崑智驾(ADS)展现了压倒性的技术能力。例如车展上发布的ADS Pro增强版搭载了行业首创的舱内激光Limera传感器,与传统车载传感器相比,其不仅解决了成本和美观问题,更在暗光、逆光等纯视觉失效场景下提供了强大的安全冗余,而相关数据显示,其对小目标检测距离提升了43%。至于座舱领域,鸿蒙座舱(HarmonySpace)通过引入混合大模型MoLA架构,率先进入了“智能座舱L3”时代,有效解决了传统语音助手“听不懂、做不到”的痛点,具备了感知、记忆、推理等类人能力。基于此,它不仅能主动建议(如主动询问是否点餐),还能调用工具完成支付等闭环操作。而这种“类人”的交互体验,是传统车机系统难以企及的。
除上述外,车企选择华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华为构建的庞大生态圈。单纯的智能驾驶只是功能,而华为将其做成了服务。例如本次展会宣布的“10分钟华为乾崑生态圈”就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布局。这里,华为乾崑通过APP打通了停车、充电、洗车等后市场服务,让汽车真正从交通工具变成了移动生活终端。而对于车企而言,接入这个生态意味着直接获得了成熟的用户服务体系,无需自建庞大的线下服务网络。
当然,最为实际的驱动力则是来自于用户端的反馈。华为乾崑智驾不仅提升了体验,更直接降低了用车成本。相关数据显示,搭载乾崑智驾的车辆因事故率降低,次年保费可下降35%。乾崑智驾累计为用户避免可能的碰撞318万次。这种“越用越安全,越用越省钱”的特性,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保值率和用户粘性。而对于车企来说,无疑是极具说服力的营销卖点。
“境”系登场,华为生态模式再进阶在“界”系列(问界、智界等)取得巨大成功后,华为在本次车展上正式揭幕了与广汽合作的“启境”和与东风合作的“奕境”品牌。这标志着华为智能汽车生态进入了“界”与“境”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启境”不仅仅是一个新名字,它代表了传统汽车巨头(广汽)与科技巨头(华为)合作模式的深化。不同于以往简单的零部件供应(Tier 1),也不同于智选车模式的华为强主导,启境模式强调的是“体系共融+能力共育”。
为此,华为乾崑投入了数百人团队常驻广汽,实行合署办公,从产品定义到营销上市进行全流程“陪跑”。而这种“嵌入式”的合作,旨在解决传统合资模式中响应慢、磨合难的问题。对此,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启境模式的目标是打破“每款车型都要谈判”的低效模式,通过战略绑定实现软件的快速迭代。
预计2026年上市的启境首款车型,将全栈搭载华为乾崑解决方案,并直接面向L3级自动驾驶商用,显示了广汽借助华为之力冲击高端智能市场的决心。
写在最后:从“界”到“境”,华为的策略非常清晰,做智能汽车时代的“黑土地”。而随着2026年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和城区L4的试点,汽车行业将迎来真正的拐点。未来,华为可期的不仅仅是更多的合作车型,而是其构建的“万向生态”。当数百万辆搭载乾崑系统的汽车在路上行驶,它们产生的数据将反哺AI模型,使其更聪明;它们连接的服务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生态圈的构筑,正在将单纯的“价格战”引向更高维度的“价值战”与“生态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