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周报|黄仁勋驳斥AI泡沫论;谷歌Gemini 3多项性能指标碾压竞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1-23 14:15:04

黄仁勋驳斥AI泡沫论

当地时间11月19日盘后,英伟达公布截至2025年10月26日的2026财年第三财季业绩。该季度英伟达营收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超市场预期;净利润319亿美元,同比增长65%;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创下历史纪录,达到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Blackwell芯片销量远超预期,云端GPU已售罄。”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最近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讨论,而英伟达看到了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

点评:近期多只美股科技股股价有所回调,第三季度桥水减持、“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清仓英伟达股票的消息也引发了市场上关于AI泡沫可能破裂的讨论。英伟达的最新季度财报被认为是反映AI真实需求的风向标。周三盘后英伟达涨超5%,但周四盘中转跌,反映出市场对AI可能存在的泡沫依然焦虑。

“硅谷风投教父”清仓英伟达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的最新13F持仓文件显示,有“硅谷风投教父”之称的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旗下的基金Thiel Macro Fund第三季度出售了约53.7万股英伟达股票,占其投资组合的近40%。截至9月30日,该机构不再持有英伟达股份。按英伟达第三季度平均股价计算,该基金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1亿美元。

点评:Thiel Macro Fund清仓英伟达是在第三季度,但近日市场上关于AI泡沫依然有激烈讨论。对AI泡沫的担忧,一大原因是科技巨头与AI有关的资本开支高企,支出能否转化为实际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第三季度,微软的资本支出达到349亿美元,同比增长79%;亚马逊的现金资本支出342亿美元,同比增长61%;谷歌资本支出总额达到240亿美元。

桥水创始人达利欧:AI真正的拐点还没来

当地时间11月20日,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表示,尽管人工智能相关投资正在推动市场形成泡沫,但还没看到刺破泡沫的关键因素,投资者也不需要立刻退出。达利欧表示,估值偏高并不等同于短期见顶,真正的拐点往往出现在流动性明显收紧或杠杆链条出现松动时。

点评:AI泡沫破裂与否不单单取决于科技公司的业绩表现。达利欧认为,刺破泡沫的因素不太可能是更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可能是更高的财富税。他此前还表示,在美联储扭转宽松政策之前,泡沫可能不会破裂。不过,桥水在第三季度已经减持了英伟达,减持比例近三分之二。

谷歌发布Gemini 3 “屠榜”

11月19日,预热已久、全网热议的Gemini 3终于正式亮相。谷歌这次打出的不是小修小补的普通升级,而是一张“王牌”——在几乎所有主流基准测试中实现全面领先,大模型的竞争格局可能就此改写。根据谷歌的数据,Gemini 3 Pro在数学、推理、多模态与Agent工具使用等关键标准上全面碾压竞品。一向风格严谨的谷歌,这次也显得格外高调。官方博客标题直接打出“开启智慧新纪元”,内容中多次强调“最佳”“最先进”。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言:“未来六个月内,很难有公司能够超越这一成绩。”

点评:用Gemini 3“屠榜”大模型圈后,谷歌第二天又甩出了另一张王牌Nano Banana Pro (Gemini 3 Pro图像),从众多一手测试来看这款模型进步也很大。行业惊叹于谷歌的进步速度,三个月前做不到的设计现在可以一键生成了,AI编程也是“Next Level”了。谷歌在三年间完成了从追赶到领先的反超,谷歌DeepMind的CTO科雷·卡武克乔格鲁(Koray Kavukcuoglu)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谷歌差异化的全栈式技术方案很重要,从硬件到研究所有环节环环相扣。

马斯克旗下xAI发布最新模型Grok 4.1

11月18日,在谷歌即将揭晓新一代Gemini模型的前夕,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突然发布了最新模型Grok 4.1,在当时的大模型竞技场(LMArena)的文本排行榜上居首位。官方表示,这款前沿模型在对话智能、情感理解和现实世界的实用性方面树立了新的标准。马斯克转发并表示:“你应该会注意到速度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在博客中,官方表示此前已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静默发布,对实际流量进行了持续盲测和对比测试。

点评:这次Grok 4.1更新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情感智能,这与上周发布的GPT-5.1迭代方向一致,彼时OpenAI提到新一代模型旨在实现更“富有人情味”的交互体验。而xAI也表示,新的模型能够更敏锐地感知细微的意图,更易于沟通,并且个性更加一致,同时又完全保留了其前代产品敏锐的智能和可靠性。

华为发布Flex:ai AI容器技术

11月21日,华为对外发布AI容器技术Flex:ai,通过算力切分技术,将单张GPU/NPU算力卡切分为多份虚拟算力单元,实现了单卡同时承载多个AI工作负载,并可聚合集群内各节点的空闲XPU算力聚合形成“共享算力池”。这一技术成功将GPU和NPU的典型利用率从30%-40%提升至70%。

点评:随着AI与网络、算力的深度融合,华为通过“以软件补硬件”的策略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单卡单负载限制以及AI算力供需错配问题。但面对英伟达vGPU、谷歌TPU Pod等技术的竞争,也依然需通过更优的性价比与场景化解决方案实现市场突围。

阿里公测千问对标ChatGPT,但9.9和9.11谁大一开始没答对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并全力进军AItoC市场,该公司正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基于开源模型Qwen3,阿里管理层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借力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展开海外竞争。

点评:第一财经记者提问阿里巴巴最新公测的千问APP:“数字9.9和9.11谁大?”时,千问一开始却答错了,称:“9.11更大”。在提醒后千问进行了“自我纠错”。尽管在常识性问题上出现失误,但在技术积累、生态布局和全球拓展方面,包括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等在内的中国大模型已具备不容忽视的全球竞争力。截至目前,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

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宣布离职创业

11月20日消息,图灵奖得主、meta AI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在领英上宣布,自己将于年底从meta离职,计划创办一家专注于先进机器智能研究项目(AMI)的初创公司,目标是构建能理解物理世界、具备持久记忆、推理并能规划复杂动作序列的系统。杨立昆在帖子里提到,新公司将分析网络数据之外的信息,以更好地呈现物理世界及其属性,未来他会进一步介绍新公司。meta将成为其新公司的合作伙伴。

点评:杨立昆2013年加入meta并领导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FAIR),一直致力于AI的长期研究,如今他将结束在meta的12年工作生涯。有知情人士透露,meta多年来对FAIR的裁员和其他方面的削减,以及新的AI团队加入,是杨立昆离职的重要原因。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此前组建了新的“超级智能”团队,有报道称杨立昆近来在内部争取研究资源时越发困难。

沈向洋:人机交互方式正在从文本扩展到语音、手势乃至未来的脑机接口

11月22日,在2025 IDEA大会上,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用五个维度梳理了智能演进的脉络:算法范式、智能载体、交互范式、计算架构与数据。其中,在人机交互维度上,沈向洋表示,“今天的产品开发者必须看懂智能特性带来的交互机会。自然交互内部也在分层,从被动响应,到交互式执行,再到具备提议能力的主动模式,交互方式从文本扩展到语音、手势乃至未来的脑机接口。”

点评:过去70 年,人机交互经历了命令行、图形界面、搜索、推荐到自然交互的多次范式迁移,每一次迁移背后,都对应着底层技术浪潮的变化,而机会并不仅仅来自技术本身,也来自理解技术如何改变载体、交互、计算与数据的方式,如何重新分布能力、资源与价值。

英伟达和微软将向Anthropic共计投资至多150亿美元

当地时间11月18日,英伟达、微软和Anthropic宣布,三家公司已达成一项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英伟达将向Anthropic投入至多100亿美元,微软则投入至多50亿美元。同时,Anthropic已承诺购买价值300亿美元的Azure云计算容量,并计划额外购买高达1GW(千兆瓦)的计算容量。据介绍,这是英伟达和Anthropic首次建立深度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设计和工程方面展开合作。

点评: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和微软的最新投资已将Anthropic的估值推高至3500亿美元左右,Anthropic的下一轮融资条款仍在敲定中。英伟达和微软都承诺将参与Anthropic的下一轮融资。AI行业科技巨头之间的“内部交易”正变得越来越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投资反映出AI行业正在围绕少数几家关键企业进行整合。也有分析认为,本次投资背后的合作,重点是“减少整个AI生态对OpenAI的依赖”。

马斯克:AI和机器人会消除贫困

当地时间11月19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沙投资论坛(Saudi Investment Forum)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和英伟达CEO黄仁勋进行了一次难得的同台对话,就AI与太空的未来等话题展开了讨论。马斯克抛出结论认为,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实际上会消除贫困。他表示,特斯拉不会是唯一制造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但会制造出第一批真正有用的人形机器人,这将会是一场彻底的革命。论坛还聊到了太空中的人工智能。马斯克认为,如果文明延续下去,那么太空中的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要拥有比地球可能产生的能量多一百万倍的能量,就必须进入太空。

点评:马斯克的结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马斯克在X上发帖补充表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让每个人都变得富有,人们将能够获得一切,从很好的医疗保健到比今天更有趣的游戏。但他也提到,需要确保人工智能非常关心真理和美,这样才会到达可能的未来。不过,他并没有进一步阐述支撑这一结论的理由。

百度首次披露AI业务营收

11月18日,百度第一次在财报中详细披露AI业务的财务数据,本季度AI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50%。其中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为人民币42亿元,同比增长33%,AI高性能计算设施收入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包括百度文库、百度网盘及数字员工在内的AI应用收入为人民币26亿元,同比增长6%;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8亿元,同比增长262%,百度称该业务正成为百度传统业务外的第二个增长曲线。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该季度百度长期资产减值为人民币162亿元,主要是由于核心资产组减值亏损。百度称部分资产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计算效率要求。随着AI业务推进,百度高管预计将实现更高的运营杠杆,并从三个方面推进精简优化:一是通过减值优化形成更精简高效的资产基础;二是秉持审慎投资原则,确保资本使用效率;三是通过算力动态分配、内部流程优化等方式,持续提升AI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摩尔线程发行价114.28元/股

11月20日晚间,摩尔线程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确认发行价为114.28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近80亿元。摩尔线程刷新了年内最贵新股的纪录,融资规模登顶今年科创板之最。若按114.28元/股的发行价测算,摩尔线程上市时总市值达到537.15亿元。

点评:摩尔线程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但该公司尚未盈利。摩尔线程也提醒,本次发行价格114.28元/股对应的发行人2024年摊薄后静态市销率为122.51倍,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静态市销率平均水平,存在未来发行人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应对存储价格上涨,联想称已签署长期零部件供应协议

涨幅一度超过黄金的存储芯片正持续为终端厂商带来压力。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把手机、电脑以及AI服务器等业务加起来,联想可能是行业里零部件最大的买家之一,联想在供应链里有更密切的供应商关系,尤其和关键零部件厂商有长期合作,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供应短缺、价格上升的情况。他透露,联想已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最优合约,确保明年有足够的供应保障。

点评:近期内存、闪存固态硬盘等需求剧烈增长,带来价格上升。业内预计这类零部件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不会是短期的,整个2026年都将维持这一态势。随着AI普惠进程加快,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加入“算力竞赛”,供应链安全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农业无人机自动驾驶水平达到L3

11月18日发布新的农业无人机产品后,大疆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农业无人机现在达到了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水平。大疆农业无人机工程师陈启明告诉记者,类比汽车行业的智驾水平,农业无人机经历了从L0到L3的过程,L3级别即能在特定场景或在特定范围内全无人自动化作业。未来5年内,农业无人机有可能做到全场景全速度下的安全作业。

点评:目前汽车领域处于从L2(辅助驾驶)向L3演进的过程中,农业无人机走向了更高程度的自动驾驶,背后是传感器等技术在过去数年间的演进。农业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复杂情况,例如空域中有电线、树木,需要多种传感器来辨认。多种传感器几乎成为一种必需,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在无人机上齐聚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