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525亿惠州富豪夫妇,成功套现29亿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雷达财经 时间:2025-11-24 18:09:30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千亿市值动力电池龙头亿纬锂能,被实控人家族大手笔减持。

11月5日,亿纬锂能公告称,控股股东西藏亿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亿纬控股”)及实际控制人刘金成、骆锦红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股份数量为4077.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询价转让的价格为72.20元/股,交易金额29.44亿元。转让后,出让方持股比例由39.85%下降至37.85%。

资料显示,询价转让为非公开转让,受让方通过受让获得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此举虽非直接在二级市场卖出,但刘金成、骆锦红仍成功套现了29.44亿元。上述亿纬控股,由刘金成、骆锦红夫妇实际控制,天眼查资料显示,二人各持有50%的股权。

对于本次转让原因,亿纬锂能称是为了偿还借款以及企业发展需求。

雷达财经注意到,今年以来,锂电行业困境反转,尤其储能供需反转超预期。新的周期之下,相关企业已经开始复苏。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归母净利润28.16亿元,同比下降11.7%。虽然出现了业绩增收不增利,但在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涨幅明显,年初至今大涨超50%。

受此影响,刘金成、骆锦红夫妇的财富水涨船高。根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以52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106位,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95亿元。

一次性减持套现29.44亿元

近期的资本市场上,刘金成、骆锦红夫妇获得了较多关注。

根据公告,本次询价转让的出让方刘金成和骆锦红为亿纬锂能的实际控制人,刘金成为公司董事长,骆锦红非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亿纬控股为亿纬锂能的控股股东。且出让方刘金成、骆锦红为夫妇关系,且该二人分别各持有公司第一大股东西藏亿纬控股有限公司50%股份。刘金成、骆锦红、亿纬控股被认定为一致行动关系。

本次询价转让股份的数量不超过4077.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转让原因为偿还借款、企业发展需求。

最终,本次询价转让的受让方确定为25名机构投资者,包括国泰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等证券、基金和合规境外投资者,锁定期均为六个月。

据长江商报,这并非刘金成夫妇首次减持套现。2021年12月,骆锦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约513万股亿纬锂能股份,套现约7.24亿元。期间,骆锦红还因2万股股份存在短线交易行为,将其中1.16万元收益上交给公司。

天眼查显示,亿纬锂能2001年成立,2009年登陆创业板。

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刘金成,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早期曾就职于惠州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给当时国内为数不多手机公司做电池。

2000年前后,中国电子产品开始起势时,科班出身的刘金成嗅到了不一样的机会。于是他辞职自己做老板。

在创立亿纬锂能的前身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后,刘金成将手机电池作为核心业务,迅速赚到了第一桶金。

之后,刘金成带领公司进入智能电表与电子烟等细分市场。亿纬锂能官网一篇文章介绍,锂原电池是公司的基础业务,也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包括锂亚硫酰氯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电池电容器(SPC)等。其中,锂亚硫酰氯电池主要应用在智能表计领域,寿命超过20年。国家电网首轮4亿只智能电表电池中,80%(约3.2亿只)由亿纬锂能提供,目前已向全球提供19亿只智能表计电池。

在电子烟方面,早在2014年,亿纬锂能以4.39亿元代价收购思摩尔国际前身——麦克韦尔共50.10%的股权,并从思摩尔处获得了巨额订单。截至今年三季末,亿纬锂能对思摩尔的持股比例在30.26%,今年第三季度从思摩尔处获得的利润贡献接近1亿元。

在2014年财报中,公司还提到根据锂电池发展趋势,将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

自2016年开始,亿纬锂能进入储能领域。

由于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车,亿纬锂能的营收规模和市值均大幅增长。据中国企业家,至2017年时,刘金成、骆锦红夫妇首次成为惠州上市公司首富。

多年的布局和深耕后,如今的亿纬锂能已成长为全球电池领域头部玩家,被投资者称为“锂茅”。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亿纬锂能涨幅明显,最新市值超过了1400亿元。

市值上涨,亿纬锂能实控人刘金成、骆锦红受益最为明显。最新披露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夫妇二人以52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106位。

前三季度业绩“增收不增利”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按收入占比划分,其中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为前两大收入来源。而在这两大业务的下游需求旺盛驱动下,锂电池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根据公开资料,2025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近500GWh,同比增长超40%。此外,据CESA不完全统计,9月国内储能新增装机规模9.17GWh,同比增长171%,前三季度新增装机规模达85.11GWh,同比增长28.41%

受益于三季度需求旺盛。财报显示,亿纬锂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实现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公司表示,随着历史因素对表观利润的一次性影响消除,公司将轻装前行。未来公司营收规模将上升至新台阶,同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不过整个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出现了增收不增利局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归母净利润为28.16亿元,同比下降11.7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9.37亿元,同比下降22.51%。

“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则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0%。”亿纬锂能在三季报中表示。

出货量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出货34.59GWh,同比增长66.98%;储能电池出货48.41GWh,同比增长35.51%。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亿纬锂能此前设定的激励计划,公司2025年动力和储能出货量的整体考核目标是101GWh。以此计算,前三季度公司电池与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达83GWh,距离年度目标仅差18GWh。

在近期的电话会议上,亿纬锂能相关人士表示,展望第四季度,储能依然保持满产满销,出货量预计环比会有持续增长。

亿纬锂能还预计,动力电池板块,从商用车产品线反馈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对于2026年的需求预计同比超过50%以上增长。

三季度末负债率升至63.47%

当前储能及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旺盛,亿纬锂能计划推动海外产能扩张。

为此,公司正推进港股上市计划,于6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募资300亿港元。在招股书中公司明确提出,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匈牙利30GWh动力电池工厂及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项目,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

早在4月8日,亿纬锂能公告成功发行50亿元可转债,所得资金拟用于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这一轮可转债发行规模,仅次于2022年90亿元的定增。

这些融资,亿纬锂能大多用于产能建设。比如今年6月末,公司公告披露,其将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86.54亿元用于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

然而,即使频频融资“补血”,但身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电池产业,亿纬锂能仍似乎“不解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亿纬锂能资产负债率震荡上行,今年三季度更是升至63.47%。

今年以来,港股融资市场非常火爆,不少A股公司选择赴港二次上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港股IPO受阻或融资环境恶化,亿纬锂能或面临债务压力。

标签: 公司 电池 刘金成 储能 骆锦红 动力电池 夫妇 惠州 有限公司 市场 工学 领域 规模 智能 项目 费用 利润 股东 全球 股份 圆柱 投资者 资金 今年以来 新能源 中国 业务 摩尔 证券 借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