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不公平不合理”!小米汽车“未交车先催款”案一审败诉 法院判双倍返还定金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封面新闻 时间:2025-11-24 22:12:45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新购买车辆未交付,却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尾款,取消订单后不退还定金,究竟是否合理?这一曾引发热议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近日,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小米汽车购车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小米汽车“未验车先催收尾款”的条款无效,裁定小米相关公司向消费者李女士双倍返还定金共计10000元。

这起案件被视为全国首例针对小米汽车“未交车催收尾款”条款的司法裁决。法院判决书写道,小米的格式条款及其宣传承诺构成消费者订立合同的重要信赖基础。

小米汽车订单被取消

没收消费者定金

2024年7月,李女士(化名)试驾后决定购买一辆318900元的霞光紫SU7 Max,并通过小米汽车APP交付5000元定金,该款项由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收取,小米官方宣传明确承诺“支持验车后付尾款”。

2024年10月,李女士因资金周转问题,与小米客服协商延期提车。双方达成一致:订单将保留360天,其间李女士可随时申请排产。

然而,去年12月,小米海口公司在未通知李女士排产的情况下,单方面安排车辆下线。该公司要求李女士在7日内支付全部尾款31.39万元,否则将取消订单并不退还定金。由于未能验车且无法在短期内筹集全款,李女士没有支付尾款。随后,小米取消了订单并没收了5000元定金。

法院认为:

小米提供的格式化合同有失公允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小米海口公司依据格式条款,要求消费者在未验车、未交付的情况下,在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支付尾款,逾期则取消订单且不退还定金,该行为实质上加重了消费者的付款义务,同时变相限制了其对车辆质量进行核验的主要权利。

这一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存在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法院还指出,小米汽车官方曾明确答复网友“支持验车后付尾款”,该官方答复构成消费者订立合同的重要信赖基础。

小米海口公司坚持要求原告限期付款后才能排产,否则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其行为与小米汽车公司的宣传不一致,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此外,法院认为小米海口公司在与李女士就车辆延后排产达成合意后,在李女士未通知排产的情况下,对她订购的车辆主动安排下线生产并要求一次性付清购车尾款,已经违反了双方达成的补充约定,构成违约。

最终,该法院判决:小米海口公司须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李女士双倍返还购车定金10000元;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应对小米海口公司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律师观点:

目前尚不清楚小米方面是否会提起上诉

李女士对此感到不解:“连车都没见到,就要我先打30多万全款?”更让她困惑的是,在她此前明确表示“资金紧张”时,客服从未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

该案原告代理律师、北京策略(海口)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伟表示,该案于11月初开庭,近日收到判决书,目前尚不清楚小米方面是否会提起上诉。

与传统车企“小定-大定”的清晰流程不同,小米创新性地取消了小定环节,所有下单都算作“可退大定”,并借此方式创造了“分钟破万”的营销神话。

“很多该品牌汽车的消费者在实际购车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麻烦,比如下单锁定购车配置后,才发现提车时间比预期晚得多,还不得不接受‘随时可能被催全款’的条款。”汽车销售经理刘伟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该案件开庭判决也为整个新能源汽车销售模式敲响了警钟。

购车如何避坑?要看好这几点!

“我已经等了5个月了还没拿到车,决定要退定金了,但目前销售说的是不能退,还在联系其他想退的车主一起想办法退订。”YU7消费者吴女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汽车销售经理刘伟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细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付款条件、交车时间、违约责任,对“限期付款”“定金不退”等条款保持警惕。

“其次,消费者应保留沟通证据,销售人员承诺、聊天记录、宣传资料均可能成为维权关键证据。还要厘清定金规则,定金具有担保性质,消费者违约不退,商家违约需双倍返还;订金则属于预付款性质,原则上可退。”刘伟杰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