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新能源重卡红利叠加技术壁垒,DeepWay深向短期投入换长期盈利

IP属地 中国·北京 江瀚视野 时间:2025-11-25 12:23:20

当DeepWay深向科技于11月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市场对这家卡车新势力的评价呈现出鲜明分化:一边是“三年累计亏损17亿元、上半年毛利率不足1%”的财务担忧,另一边则是“全球首家批量交付正向定义重卡”的技术认可。若跳出短期财务数据的局限,将视角置于“全球新能源重卡2024年市场规模攀升至98亿,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06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与脱碳转型的必然趋势中,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这家企业未来盈利的底层逻辑——短期投入是为了在行业红利期筑牢技术壁垒,而商业化落地进度已为长期盈利提供了关键验证。



行业刚需,脱碳和降本双驱动下的必然选择

公路货运作为全球经济的“血管”,长期被三大痛点困扰:每年贡献全球货运领域15%的碳排放、传统燃油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超百万、长途干线事故率是乘用车的数倍。在此背景下,新能源重卡的替代并非“政策推动的选择题”,而是“降本与安全的必答题”。

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解决方案仍是“油改电”车型,但这类产品受限于传统卡车架构,存在货箱空间小、续航不足、安全性和稳定性欠佳等问题,只能作为行业转型的中间形态。而DeepWay深向自成立之初便选择“正向定义”路径——在燃油车框架外重新设计整车架构,这一决策看似增加了“早期研发成本”,却精准击中了行业痛点。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其正向定义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比传统燃油重卡降低18.7%,比油改电车型降低4.9%,仅“成本节约”这一项,就足以吸引大批货运和物流企业。

更关键的是,全球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仍处于低位。随着欧盟“2035年重卡零排放”、中国“双碳”目标等政策落地,以及续航里程的不断延长、能耗的不断降低,新能源重卡的增长空间已无需置疑。对于DeepWay深向而言,正向定义的投入更多是抢占行业红利期的“必要投资”。


技术卡位,产品经济性和安全优势构筑护城河

新能源重卡的核心竞争力,本质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能力,而这正是DeepWay深向的核心护城河。

作为全球首家采用正向定义方式实现智能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的企业,DeepWay 深向以脱离传统燃油车框架的全新设计,构建了鲜明的电动化优势:底盘电池一体化与底部换电集成方案,使货箱容积率较油改电重卡提升9.6%,单趟载货量显著增加;流线型低风阻车身设计搭配分布式驱动动力链,实现能量转化效率提升14%,实测单位电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氢电共用平台架构更赋予产品灵活适配多元能源场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公司核心三电系统的全栈自研进一步放大优势:“混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153Wh/kg,较同电量竞品轻200kg以上,-30℃低温存储10小时能量保持率90.6%,且支持6分钟快速换电;DW130S电驱桥获评国内最高集成度第三代重卡电驱桥,动力域控制器整合9个高压部件,实现减重40%、降本30%。正向定义的架构优化与三电技术的深度自研形成协同,使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较燃油车降低18.7%、较油改电车型降低4.9%,全面实现经济性升级。

DeepWay深向的安全优势,根源在于其领先行业的智能化技术积淀,公司也是目前唯一实现先进ADAS功能量产交付、且全系标配辅助驾驶系统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天玑・随行辅助驾驶系统已覆盖十余项核心功能,依托超过5000个案例的场景库与超三百万公里的仿真及道路测试数据,通过ISO21448国际安全标准认证。在运输场景中,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精准规避风险,智能巡航辅助、智能排队控制有效缓解司机疲劳,天玑・雁行编队系统的车车协同的同步避障,以及天玑・独行系统的多传感器融合精准决策,构建起全场景智能避险体系;在运营层面,深向・天枢车联网平台打造“识别 — 报警 — 取证 — 处置”动态安全闭环,驾驶员监测系统实时捕捉疲劳驾驶等风险并同步云端干预。这种“智能驾驶技术赋能 + 智能运营平台监控”的双重保障,使卡车事故率较传统运营下降超60%,充分印证了其智能化技术的实用价值与领先性。

商业化验证,交付量和场景渗透的双重突破

技术壁垒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商业化落地来验证。从DeepWay深向的交付数据与场景布局来看,其已初步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市场交付”的跨越。

交付量的增长曲线最具说服力。2023年交付509台,2024年跃升至3002台,2025年上半年已交付2873台,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排名第一。这种“年复合增长率超200%”的节奏,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更意味着规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随着产量提升,单车分摊的研发成本与固定成本将持续下降,这是毛利率改善的核心逻辑。

场景选择上的“差异化卡位”,则为其打开了高价值市场空间。传统新能源重卡受限于续航,多集中在“每日200公里以内”的短途场景,竞争激烈且利润微薄。而DeepWay深向凭借660公里的续航能力,率先布局“每日300公里以上”的运输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干线公路货运领域承担了全球公路货运50%以上的运力,且客户对成本敏感度更低、对车辆性能要求更高,这种“蓝海卡位”将为其带来更高的定价权与利润率。这一“蓝海卡位”的价值已通过实际合作充分印证:全国快递行业首家批量部署电动重卡的申通快递,正是看中DeepWay深向超长的续航实力,购入36台智能新能源重卡投入干线运输,此举不仅打破了电动重卡“短途专用”的固有认知,更标志着快递快运行业正式迈入电动化时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客户结构的分散化趋势也缓解了“大客户依赖”的担忧。截至2025年6月,DeepWay深向累计服务311家客户,涵盖物流、矿业、港口等多个领域,其中2024年新增187家客户,2025年上半年新增92家,客户类型的多元化意味着其收入并非依赖单一行业或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财务思考,亏损是行业早期投入期常态,规模效应可期

面对“三年亏17亿”的质疑,需要客观看待新能源重卡行业的“投入周期”。与新能源乘用车类似,重卡领域的技术研发、产能建设、市场开拓均需长期投入,头部企业往往需要5-8年才能实现盈利。DeepWay深向当前的“亏损”,主要源于两大板块:一是研发投入,2022-2024年累计研发支出超9.47亿元,年均超3.5亿元,且重点投向三电与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二是三电产能建设,湖州三电智慧工厂的建设投入属于“资本性支出”,而非经营性亏损,这些投入将在未来转化为产能红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亏损收窄”的趋势——2023年净亏损率约为80%,2024年收窄至6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5%,这表明其运营效率正在持续提升。毛利率方面,当前不足1%的水平确实偏低,但这与早期产能未完全释放、研发成本摊销较高有关。

DeepWay深向未来的盈利路径已清晰构建,围绕“规模筑基、自研降本、海外增量、智能溢价”形成闭环,有望在2026年进入毛利率改善通道:

在当前市场需求、行业水平及主流新能源重卡产品力水平等综合因素测算下,业内专家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可达53.5%。作为卡车新势力领军企业,DeepWay深向交付量必然陡增。其位于湖州的三电智慧工厂亦将于年底释放产能,建成后年产能可支撑5万台重卡的三电零部件,带来坚实的规模化效应降本。

结合核心三电系统全栈自研基础带来的高效技术降本,当前动力域控制器自研自产已实现30%降本,后续进一步扩大自研范围的策略也将进一步减少外部依赖、优化供应链成本,持续提升毛利率。

海外布局上,中国新能源重卡需求预期将持续攀升,出口量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约9.7万台。DeepWay深向通过及早布局、快速建立销售网络和品牌推广体系,进行海外业务的快速拓展,确保国际市场的先发优势,为本公司开拓新的收入来源。依托于海外市场数倍于国内的毛利,全球布局也将有力地规避国内价格战影响,为其带来相对更可观的收益。

再者,抓住和传统主机厂相比独有的想象空间——提升在智能驾驶收入的占比,进一步推进成本的持续优化。作为百度自动驾驶生态唯一商用车平台,DeepWay深向以“白盒模式”获取阿波罗底层技术,这意味着其无需从零开发智能驾驶算法,仅需针对重卡场景进行适配优化。这种“技术复用+场景定制”的模式,大幅降低了智能驾驶的研发成本。通过技术复用性降低研发边际成本,通过模组化、平台化的架构为技术迭代提供通用性基础,提升研发效率,DeepWay深向的成本投入均基于商业化落地考量,展现了对运营效率的注重。

行业红利期,夯实技术壁垒比短期盈利更重要

回顾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2015-2020年期间,理想、赛力斯、零跑和小米等企业均经历过“大额亏损+市场质疑”的阶段,但那些坚持核心技术研发、精准卡位用户需求的企业,最终在行业红利期实现了盈利突破。如今的新能源重卡行业,正处于类似的“成长早期”——全球市场规模庞大、政策红利明确、技术替代空间广阔,此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体现在“短期盈利”上,而是“技术壁垒+场景卡位”。

DeepWay深向的价值,在于其用“正向定义”技术解决了行业真痛点,用交付数据验证了商业化可行性,用产能布局为未来降本奠定基础。随着全球新能源重卡从当前的低渗透率向预计的2030年达53.5%的高渗透迈进,这家企业的技术先发优势将逐步转化为市场份额与盈利空间。对于投资者与观察者而言,或许需要多一份耐心——在这条需要长期投入的赛道上,今天的“技术壁垒”,终将成为明天的“盈利护城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