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科技”微信公号
当 “史上最严” 充电宝安全标准进入落地倒计时,一场重塑行业格局的 “风暴” 正席卷整个移动电源赛道。
日前,蓝鲸科技记者独家获悉,工信部已于10月及11月多次组织召开《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据蓝鲸科技记者获悉的一份《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显示,与旧标准相比,新国标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苛改进。
对于新的标准,相关参会企业负责人向记者称,“这次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许多工厂难以达到。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继续生产,因为总有一些企业能够达标。”
“经过三四轮研讨会,目前标准已基本定稿,预计12月公示,2026年2月正式发布,同年6月起实施。新规落地后,原有3C认证规定将全面失效。”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称。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行业大考。”一位充电宝供应链资深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如此评价称。上述参会企业负责人也预估,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新标技术要求,将被迫退出移动电源市场。
记者获悉,在整机层面,新规改变了过去仅标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外壳必须标注“建议使用寿命”与代工厂全称,此举将强化产品溯源能力,帮助消费者更清晰掌握产品的使用周期,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
线路板方面则强制要求配备LCD屏幕或联网app,可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这一改进推动充电宝从过去的“黑箱”设备,逐步转向信息高度透明的智能产品,增强用户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
在最为核心的电芯部分,新国标引入了多项强化安全测试,包括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热滥用测试条件从130℃三十分钟提升至135℃六十分钟,并将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1.4倍。上述技术升级,直指电池安全本质,旨在从源头抑制热失控风险。
在实施安排方面,上述知情人士称,针对目前市面上已获新3C认证的流通产品,将设置半年缓冲期,供企业清理库存,部分产品或可转售至非洲、拉美等低端市场。新规生效后,已销售至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仍可继续使用,但未售出产品须在新规实施前完成销售或退出市场。这也意味着,大量旧标充电宝正迎来“最后的销售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空运输管理方面,“已获3C认证的产品以后仍可携带登机。”据上述知情人士预估,随着2026年新标准正式加严执行,目前市场上仅约一半产品有望通过新认证。
本 期 编 辑 邹姗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