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酒类流通资本局,酒便利股权走向拍卖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酒high 时间:2025-11-25 17:55:55
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的当下,业外资本支援、业内资源协同,是否能为酒类流通企业撑起一条新的生命线?

作者|酒high 半颗

酒便利再次被推上舆论场。从联想控股助力起家,到如今走向司法拍卖等待新买家,它的命运始终与外部力量紧密绑定。如今,当年那个乘着新零售东风狂飙的明星企业,以另一种形式,成为酒类流通企业在行业调整期内奋力求生的代表。

过去几年里,酒类流通企业的生存环境持续变化。消费降级、理性回归,行业调整与去库存压力加剧,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开始走出去,像酒便利一样,主动寻找可以借力的方向有企业引入业外资本输血,有企业与业内同僚抱团。

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的当下,业外资本支援、业内资源协同,是否能为酒类流通企业撑起一条新的生命线?

酒类流通资本局

根据酒便利公告,河南侨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酒便利51%股份将于 12 月 8 日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这一决定极有可能导致公司控股权易主。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侨华目前持有酒便利3980万股,占总股本 52.98%,且几乎全部处于司法冻结状态。拍卖若最终完成,酒便利的控股权将发生变更,公司治理结构也将被迫重置。

图片天眼查官网截图

酒便利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控股股东入主,公司将切断与河南侨华的风险关联,摆脱股权和经营管理的不稳定状态。新股东有望为酒便利搭建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帮助其完善内控体系,修复市场信任。若能为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将有效改善酒便利因原控股股东股权被冻结导致的融资受阻局面,为供应链稳定运转注入关键动能。

从过去的发展来看,酒便利的经营一直与资本深度关联。早年间,它曾拿下联想控股的数亿元战略投资,随后河南国控、仁怀酱酒集团等资本相继入局,支撑其门店体系一路从河南走向全国。那段时间的酒便利,正是踩着资本的东风加速狂奔。随着河南侨华所持股权被拍卖,也意味着新的资本或将再一次送酒便利至转折路口。

纵观酒类流通行业,酒便利并不孤单,在酒类流通这条赛道上,金主并不少见。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1919。2018年,1919获得阿里巴巴20亿元战略投资,加快了扩张速度,成为酒类新零售标杆。它已经连续完成 A、B、C 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30亿元,在全国铺出了庞大的门店系统。

图片1919官网

同一阶段崛起的酒仙网早期便吸引红杉中国、华兴资本等知名机构,累计获得11轮融资,总额超16亿元。资本的加持,让酒仙网在供应链、品牌资源、线上渠道上形成了自己的壁垒。

另一家曾冲击资本市场的企业名品世家,其在2016年挂牌新三板后,历经三轮融资,背后的资本包括英斯派酒业、华资国富等。2020 年,宝德股份宣布拟以 11.22 亿元收购名品世家 89.76% 股份,而宝德背后其实是中植集团。

2021年前后,酒类流通赛道迎来一波资本密集涌入期。宝酝名酒成立以来获得 4 轮融资,累计近 10 亿元,投资机构包括中金资本、经纬中国、清流资本等;酒小二在 20192022 年间连续获得腾讯、红杉中国等机构投资,完成四轮融资;酒茶生则在 2021 年获得10亿元投资,用于全国直营系统扩张;醉鹅娘亦获得了来自沣途资本、青骢资本、真格基金等机构的融资

图片酒讯制图

业外资本借力

如果把酒便利近年来的发展当作一个切口,从这个切口往里看,一个酒类流通企业的集体困局映入眼帘。

今年以来,大部分流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遇着瓶颈。以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为例,前三季度营收仅为51.6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4.07%;单三季度收入同比跌幅更是扩大至35.7%。在行业需求转弱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图片华致酒行2025三季度财报截图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高达 900 天,同比增加 10%;库存同比上升 25%;约六成白酒企业不同程度遭遇价格倒挂。

渠道被压缩、库存被推高、价格倒挂被放大,处于生产端与消费端夹层地带的酒类流通企业,承压程度往往是最重的。

在这样的压力下,资本对企业最直接的价值是输血。资金的介入可以补齐短期现金流缺口,帮助企业稳住供应链、维持门店运转,甚至撑过一段时间的周期波动。酒便利早年的扩张如此,许多酒类流通企业也曾依赖资本补足体量。

也正因为如此,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之际,这场股权变动能否为其带来足够跨越周期的动能才会备受市场关注。

除了资金输血,一些资本也尝试在战略协同上扮演更深的角色。以酒茶生为例,其背后的蓝源资本参与打造产业互联网共享平台与产业链整合平台;顺势资本以自身的社群模式为其助力;众商通科技则联合酒茶生输出数字化收银等完整经营模式。资本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给钱,而是在资源、技术和运营方法论层面试图提供更多赋能。

阿里巴巴对1919的助力也并不局限于资金,还包括品牌、治理、文化和资源等层面。阿里巴巴在2018财年报中也曾明确指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但这种资源层面的协同终究是少数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迈入新周期的当下,业外资本可以缓解现金压力,却无法替企业解决生意本身的问题;它们能缓冲市场压力,但大多数时候难以代替流通企业构建真正的竞争力。

业内同僚抱团

在业外资本输血之外,还有不少酒类流通企业选择在行业内部寻找解法。

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是与酒企合作。过去流通企业只是搬运工,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与品牌方共创产品、共建渠道、共享品牌红利。

比如,酒小二不再满足于单纯卖货,开始为百威、雪花、喜力、青岛等品牌提供线上代运营、线下履约等一站式服务,从销售者变成了品牌共创者、服务商。曾经的渠道正在向平台演化。

流通企业与酒企联合开发自有品牌,是更常见的一种合作方式。在竞争激烈、价格倒挂的市场里,代理大品牌越来越难吃到肉,发展自有品牌不仅能绕开酒企的价格管控,还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正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说,酒类流通企业的一个突破口是开发自有品牌,可以避免跟酒企产生冲突,成本、价盘、操作都可控。酒类流通企业的未来肯定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代理其他大品牌,一个就是把自有品牌做大做强。

这条路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酒仙网与宋代官窖酒庄联合打造的容大酱酒,以高性价比酱酒定位迅速获得市场认可。2024年容大酱酒的品牌价值跃升至264.81亿元,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0%,已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产品护城河。

图片容大酱酒公众号

除此之外,1919则联手贵州习酒推出文创酒习酒元青花,打出了一条高端之路;华致酒行也与酒鬼酒合作开发了金酒鬼产品。它们的底层逻辑简单易懂,即自有品牌为流通企业提供了更高的毛利、更强的操盘空间,从而在未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除了向上游抱团,一些流通企业也选择就近取暖。根据相关数据,我国超过500万个零售终端撑起了万亿级酒水市场,但其中连锁化率仅约5%,呈现出散、弱、小的典型特征,为了打破碎片化格局,近年来不少酒企和经销商开始推动平台化与联盟化战略。

有的酒企主动为旗下经销商联盟建设助力。以珍酒李渡推出的万商联盟计划为例,整合区域联盟商为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利润;茅台保健酒业、五粮液等酒企也陆续推动核心经销商组建联盟或平台公司,从单体经销商迈向集团化协同。

万商联盟创富论坛现场 图片珍酒李渡公众号

与此同时,也有经销商自发彼此组建联盟。伊力特甘肃代理商王希科发起的百商千店联盟就是一个典型,联盟整合中小酒商和终端资源,通过降低门槛、分级管理等机制提升整体协同效率。

整体来看,无论是资本引入还是同业抱团,本质上都是酒类流通企业在发展陷入困境时,寻找更强的共生关系。在行业周期转弱、单点增长受限的当下,这种借力共生不仅是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更有可能成为流通企业未来的核心能力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