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文学作为文化的内核与艺术形式的母本,凭借其思想感召力与审美价值,深刻塑造民族品格、滋养人民心灵,在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期刊作为文学生产、传播与评价的关键环节,既是创作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发现与培育文学人才的核心平台。当前,伴随传播技术的迭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剧变与文化消费方式的多元发展,传统文学期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11月25日下午,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之“文学期刊创新发展分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分论坛以“品质立刊、使命铸魂”为主题,聚焦新时代文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围绕其如何实现创新、应变与突破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圆桌分享
阿来:保持对文学艺术原创性的敬畏
《人民文学》《诗刊》《收获》《小说选刊》《十月》《天涯》《四川文学》《当代文坛》《星星》《青年作家》等数十家国内重要文学期刊的负责人出席论坛。论坛上,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副秘书长张月发布了新时代文学期刊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阿来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作主题演讲,指出文学期刊在技术环境下所面临的空前挑战,并提出发展出路在于“保持对文学艺术原创性的敬畏,坚守对真善美的追求”。
徐则臣:文学期刊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在主旨报告环节,《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以“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助推传统文学期刊转型发展”为题,介绍了杂志通过“人民阅卷”行动积极拓展传播力的实践;《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以“精选时代优秀作品,开拓文学崭新境界”为主题,强调期刊应扎根生活、推动文学资源下沉;《诗刊》副主编霍俊明分享了刊物的改版实践与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思路;《十月》副主编谷禾探讨了“AI赋能文学期刊高质量发展”;《当代文坛》执行副主编赵雷聚焦“推动当代文学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自主评论话语”;《天涯》副主编李宁则围绕“坚守人民立场,书写时代现场”展开阐述。
徐则臣
在由《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主持的圆桌讨论中,《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民族文学》副主编朱钢、《收获》执行主编钟红明、《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青年作家》主编熊焱,就“新时代文学期刊发展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展开深入对话。与会嘉宾结合办刊实践,分析当前文学期刊发展中的难点与机遇,总结创新经验,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其中李云雷在讨论中特别提及新大众文艺、素人写作等前沿议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