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独立研究机构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发布警告,当前全球AI投资热潮的规模是“互联网泡沫”的17倍,2008年次贷危机的4倍,已经是“史上最大科技泡沫”!随着 AI 投资与数据中心支出见顶,全球经济可能面临重大危机!
关于“AI泡沫论”的激辩也愈演愈烈。
最先引爆舆情的是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里尔的公开发言。她表示,OpenAI寻求构建一个由私募基金、银行以及联邦政府“兜底”(backstop)或“担保”(guarantee)组成的生态系统,以为其巨额芯片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市场认为,连最核心的AI巨头都公开表示需要政府托底,这是AI泡沫的明确预警!
更何况,特朗普政府的AI顾问David Sacks在社交媒体上明确回应,美国不会对AI进行兜底。AI泡沫危险了?
最近一年,英伟达、OpenAI和几大算力厂商通过一系列“循环交易”互相绑定,“左脚踩右脚”让估值原地升空。比如,OpenAI买英伟达的计算芯片,英伟达投资OpenAI 1000亿美元。
如果连OpenAI都需要政府出面兜底,那与它捆绑的AI巨头和上下游企业呢?
事发后,美国AI概念股“跌跌不休”。OpenAI CEO奥尔特曼发出近2000字长文澄清“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美国政府担保”,透露公司今年年化收入将超200亿美元,2030年将达数千亿美元,试图以此挽回市场信心。
很快,英伟达也拿出一份全面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2026财年第三财季,营业收入570亿美元,同比大涨62%;净利润为319亿美元,同比大涨65%,公司还对四季度给出650亿美元的高增长财务指引。
但仍未打消“AI圈内人”、投资基金大佬和市场的疑虑。
毕竟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都在偷偷减持自家股票——自今年3月启动减持计划以来,截至11月初,他已累计高位套现超过10亿美元。英伟达的CFO科莱特·克雷斯,董事布鲁克·西韦尔也在减持。
而且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的“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旗下的Thiel Macro基金,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都在最近彻底清仓了英伟达,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也大举减仓了65%!
除了“AI圈内人”用行动表示态度,不少华尔街大佬干脆公开示警。
英伟达发布“优秀”财报后,曾精准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空头”迈克尔·巴里连发数篇文章公开质疑。
他将“AI泡沫”与“互联网泡沫”类比,指出英伟达是这次泡沫的核心,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思科。互联网泡沫的关键问题在于“灾难性地过度建设的供给和远远不足的需求”,与当前的AI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
这与微软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人的判断相同。他们也认为,美国当前正处于一场类似“互联网泡沫”的AI投资热潮,许多当下的投资最终可能成为坏账。
“股神”巴菲特则继续卖出股票,执行“持币观望”的防守策略,离AI泡沫越远越好。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伯克希尔披露其现金储备已飙升至3816.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此外,市场正在积聚对“AI泡沫”的担忧,投资者的态度正在悄然改变。
瑞讯银行的高级分析师Ipek Ozkardeskaya表示,英伟达“一直在从客户那里收取巨额预付款,然后在芯片交付之前就将这些款项确认为收入。这不违法。但如果未来订单放缓,就可能出问题。” 投资者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做法。
彭博行业研究技术分析师Mandeep Singh认为,谷歌发布的Gemini 3可能也是导致市场负面走势的原因之一。因为谷歌并不依赖英伟达芯片,而这意味着竞争。
谈到竞争,还有中国的AI和计算卡呢!
根据美国银行发布的11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报告,市场对“AI泡沫”的忧虑显著上升。该调查涵盖全球172位基金经理,他们共管理着4750亿美元资产。在受访者中,45%的投资者认为“AI泡沫”是最大的尾部风险,较10月的33%大幅提升。
令投资人担忧的是,AI泡沫的商业盈利路径仍未清晰,即企业为AI支付的成本与它创造的价值严重不匹配。
2025年上半年,美国AI相关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占比高达92%,但“GDP奇迹”并未转化为企业层面的盈利。据麦肯锡的调查,近80%部署AI的企业未能实现净利润提升,95%的生成式AI试点项目没有带来直接财务回报。光花不赚,这日子过得下去?
而且AI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正推动相关公司从轻资产向重资产模式转型,不但挤占现金流,甚至要依靠债务融资!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美国企业今年已发行超2000亿美元公司债券,用于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摩根大通预测,这场发债热潮将推动明年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量达到1.8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借钱投资,他们怎么赚得回来?
不管AI支持者怎么强调巨大需求与广阔前景,AI泡沫的“债务堰塞湖”正在加速形成,增加AI泡沫破裂的必然性。
AI究竟是不是泡沫?
AI泡沫什么时候会破裂?
AI泡沫破裂前,哪些指标会提前发出“逃命预警”?
本周六(11月29日)晚9点,鸿学院微课堂将与您共同探讨《AI泡沫:史上最大的泡沫要破了?哪些指标会提前预警?》。10月以来,全球科技股开启集中回调。AI是否全面泡沫化,AI泡沫是不是要破了,成为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分歧点。乐观派坚信AI将引发生产力革命,悲观派质疑商业化前景。观察AI股,要关注哪些指标?哪些指标是泡沫破裂的前兆?深入探讨AI泡沫,发现财富成长的机会,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