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普通人的赚钱开窍时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简七理财 时间:2025-11-25 20:17:49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晚上好,我是简七。

前天发了个,结果收到了快一百条留言。我一条条翻下来,真的挺有感触的。

仔细想想,我从高中起就折腾过十几种兼职、副业:端盘子、发传单、打那种被拒到麻木的陌生电话;摆过地摊、卖过暖手宝,开过最后倒闭的酸奶店,也开过梦想中的咖啡馆。

看着大家的留言,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们想说的都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70后的 @翠西 说:「心气还在,屡败屡战。」

跟着 00 后学带货的 @晴空 说:「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点赞最高的 @fugui 说:「从卖时间换钱,到让价值复利。」

所以今天的直播,我就想跟你好好聊聊:一个人赚钱要开窍,通常要经历哪三次认知升级

第一次升级:行动起来,练手感

核心:打破「完美主义」的幻觉

很多人不敢开始,是觉得没准备好。

但留言区里最打动人的,恰恰是那些略显笨拙的开始。

@翠西小学时剪了家里的花去市场叫卖……花又软又瘦小,一支没卖出去。

但她说:「不过心气还在,之后就屡败屡战,各种找零工,初一时赚到了一百块'巨款'。」

@般若大学时在校园摆摊卖袜子,甚至论只单卖。虽然生意不好,但也是一次尝试。

@小布桐大学时发现学校机房耳机消耗大,在批发市场询价后觉得合适,就在学校楼下贴了小广告,打个电话就可以给送到楼下,每月小有盈余。

他们的第一次尝试,都不完美。翠西的花一支没卖出去,般若的袜子论只单卖,小布桐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打电话。

我也有过无数次,没想好就开始的尝试。

无论如何,我们都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一步,会打破心里的第一层窗户纸:原来失败也没那么可怕

反而能学到:什么东西好卖、什么渠道有效、什么时机合适。

每一次行动,不是对能力的终审判决,而是一次「获取市场反馈的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得所谓的「手感」,从而降低未来的试错成本。

这一层升级的本质:允许自己不完美地开始。

你不需要准备到100分,你只需要先做到60分,然后在行动中调整到80分、90分。

一个「手感」练习

这周找一天,清理家里的闲置物品,挑3样东西挂到某鱼上。 不为了卖钱(虽然能卖当然好),就为了体验一次: 怎么定价?怎么写描述?怎么回应讨价还价?如果卖不出去,我会怎么想? 哪怕最后没卖出去,你迈出的这一步,也比读100篇别人的故事更有价值。

第二次升级:观察需求,变敏锐

核心:打破「价值偏见」

动起来之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会变。

会从消费者视角切换到生产者视角:不再看东西贵不贵,而是看这东西解决谁的需求。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对「商品」的定义太狭隘了。

我们习惯了做消费者,看到一样东西,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东西这么破/这么旧/这么不起眼,肯定没人要。」

但那些开窍的人,首先打破的就是这种价值偏见——

@张露今年刷到一条新闻,有人在网上出售发霉的橘子,标价好几百。她当时特别震惊,后来才知道,是剧组道具或者做实验的人员需要。

@爱学习的西范最近看到某鱼在卖银杏叶,20元买一百张,真的变废为宝了。

@an奶茶袋子、纯奶盒,居然都在某鱼售卖。好奇这有啥用?事实上,真的可以卖钱。

@Layla听外婆说的,以前能卖橘子皮、牙膏皮、头发……

@Cc有看到卖新鲜空气的,还有卖含羞草的(在海南就是路边的杂草),从来没想过这也能卖。

你看,在普通人眼里,这是发霉的水果、落叶、垃圾;但在特定人群眼里,这是实验耗材、手工原料、收藏品。

关键不在于东西本身值不值钱,而在于它是否匹配了某人的需求。

还有一种更隐蔽的需求,叫信息差

@一只旅行的猫看到有人每天晚上守着天猫超市抢购原价飞天茅台,一旦抢到,转手就能赚几百上千。后来他也加入抢苹果、华为最新款大军,小赚了一笔。

他感叹:「这个世界,真的多的是你不知道的赚钱方式。」

@长风第一次接触纪念币,手动约了武夷山纪念币,一转手就赚了270块钱。

@尚尚谦在某鱼卖游戏道具赚了一桶泡面,把银行积分兑换奶茶券再打折卖。

后来他还说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

省钱也是一种赚钱;投资想要卖在最高点算是一种贪婪,那么老想着买在最低点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贪婪?

这一层升级的本质:当你不再用「好坏」来评价事物,而是用「供需」的眼光扫描世界,你会发现满地都是机会。

一个「需求」练习:

今天打开某鱼,搜索3个你觉得这也能卖?的商品。 去思考:它的买家是谁?它解决了买家什么痛点?我身边有类似的资源或需求吗? 当你开始做这个练习,你的「搞钱雷达」就开启了。

第三次升级:复利思维,产品化

核心:打破「线性收入」的天花板

有了行动力和眼光,你可能赚到了小钱。

但如果想从赚钱进阶到值钱,必须跳出「时间」的线性陷阱。

@fugui说得特别好:

赚钱开窍从不是突然找到'暴富捷径',而是从'卖时间换钱'转向'让价值复利'。 以前觉得'多干活就能多赚钱',后来发现打零工、重复劳动再累,收入也有上限。 真正赚钱的关键是让一份付出能被多次付费:比如把方法做成模板,把知识做成课程,这些'一次创作、反复售卖'的价值,才是核心。 要接受'先慢后快':前期花时间打磨价值,后期收入会呈指数级增长,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干一天赚一天'。

留言区里,很多小伙伴已经体验到了这种复利的力量

@忆点意滴2019年认识简七后买了课程,学习打新债、买基金。「6年时间,当年的学费早已赚回来了,而且每年都在盈利,小则三四千,多则上万。」

@明 、@与宁读报也在咱们这儿开启了投资的旅程,小有斩获。

这些小伙伴花时间学习,让知识复利、让钱生钱。前期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几年后回头看,已经走在财富积累的路上了。

这一层升级的本质:你要做那个每天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卖时间),还是要做一个辛苦一阵子、然后坐收渔利的管道建造者(卖价值)?

一个「复利」练习:

你现在的工作/生活中,有哪件事你一直在重复做?能不能把它产品化? 比如:你总是帮同事调格式,能不能做个Word/PPT模板? 你总是给妈妈群推荐绘本,能不能做个分龄书单? 先让一份付出,产生多次价值。

整理完这些故事,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原来赚钱有秘籍」,而是——

我们可以更包容地看待万物的价值;

可以更轻松地面对尝试和失败;

可以更有耐心地去积累长期的力量。

赚钱开窍,或许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自己也是这样懵懵懂懂撞过来的:从高中帮妈妈卖年货,到后来做十几份兼职副业,再到后来创业做简七理财……

今晚8点,我会在直播里分享——

高中卖年货那一周,我到底经历了什么?(第一次升级的真实案例)

我做过的那些兼职,教会了我什么?(第二次升级的具体方法)

从卖时间到卖价值,我是怎么转变的?(第三次升级的完整路径)

欢迎来直播间,我们一起聊聊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