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折叠屏只需和自己赛跑

IP属地 中国·北京 虎嗅APP 时间:2025-11-26 00:12:41


折叠屏市场,再次被点燃。

自去年全球首款三折叠华为Mate XT 发布之后,人们对折叠屏手机的关注度,就不断被推向新的高潮,即便它是一款定价19999 元起且一机难求的「超高端旗舰」。现在,随着折叠屏iPhone 也几乎定档2026,人们对折叠屏的期待再次冲向新高。

7 年前,折叠屏手机刚刚问世时,不少人认为它就是手机的「未来形态」,将复刻一场智能机颠覆功能机式的革命。但7 年过去,折叠屏占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依然没有超过10%,并没有取代直板机的迹象。

舆论火热,市场颠簸,是折叠屏的一体两面。但这不意味着折叠屏的成败就已注定,回看历史,智能手机那种一夜席卷的革命才是偶然,大多数技术发展都会经历挫折和回转,一切还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实际上,对折叠屏来说,当下的销量规模已不是最关键的指标。它真正的价值和潜力,在于补足短板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足够多场景拓展的可能性,并将使用经验沉淀为大屏习惯,从而打开下一个品类增长通道。


而刚刚发布全面焕新的华为Mate X7,将重新确立新的行业秩序:华为标准,折叠标杆。

破解折叠屏形态桎梏,弥合体验缺口

从诞生之日起,折叠屏一直有一个产品逻辑的迷思:折叠状态太厚太笨重,不如普通直板机,展开状态又不够大,不如平板。与此同时,折叠屏产品的价格往往足够买一台直板机加一台平板。

根据消费咨询机构的用户调研,有超过36% 的消费者认为折叠屏手机是直板机的「全面升级版」,性能参数必须更优。

就是说,用户想要的折叠屏是实现1+1>2,但实际折叠屏交付的参数、体验却在两边都存在差距。所以才有了竖折、三折这两种,分别追求「比直板机更轻巧便携」、「比平板更大更广阔」的产品。

但在华为Mate X7 上,我们看到最经典的「双折」机型也在不断补足短板,不断接近1+1>2 的目标。

华为Mate X7 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被缩减到了9.5mm,这个厚度相比iPhone 17 Pro 的8.75mm,已经只相差0.75mm,意味着在折叠状态下,华为Mate X7 的使用体验非常接近一台普通直板机,并不会过于笨重。

展开状态下,华为Mate X7 的内屏尺寸达到了8 寸,考虑到屏幕比例,它的面积并不输iPad mini。而且因为这块内屏采用了2K 的分辨率,实际的显示效果胜过市面上大部分平板电脑产品。


除此之外,华为Mate X7 在用户最关注的「折叠耐久度」问题上,也进行了全面加强。外屏采用第二代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全新玄武水滴铰链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再次得到提升,可在任意角度稳稳悬停;内屏采用超韧三重叠层结构,通过UTG玻璃抗压+碳纤维支撑+ 非牛顿流体保护的精妙组合,攻克折叠屏“易损、易折、易老化”的行业难题。相较上一代,抗冲击能力提升20%,抗弯折能力跃升100%,耐弯抗冲、开合无忧。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Mate X7 的防水第一次来到了IP58、59 的高级别,可以抗水深1.5m 下30 分钟的浸泡,且通过80°高温高压水流近距离喷射严苛测试,可以从容应对极端环境的严峻挑战。和主流直板机来到了同一次元。虽然防水对折叠屏来说不是一个最关键的参数,但这一升级象征着手机整体可靠度的大幅提升,消除了耐用性焦虑,可以更安心的使用。

除了屏幕和可靠度之外,受折叠屏机身设计影响最大的短板是「影像」

2023 年艾瑞咨询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用户最关注的折叠屏手机因素除了机身重量、手感之外,就是影像表现。想在折叠屏超薄的机身里塞进足够大的相机模组,难度极高。今年iPhone Air 为缩减厚度,只搭载了单摄像头,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而在华为Mate X7 上卓越的影像体验,无需在形态上做出妥协,它全新升级的第二代红枫原色摄像头,搭配量身定制的主摄与长焦镜头组合,从光学硬件底层筑牢卓越影像基石。其中的红枫原色摄像头升级到第二代之后,将色彩还原能力进一步提升了43%。尤其是在复杂的灯光环境下,华为Mate X7 依然能撇除大部分白平衡、色彩干扰,呈现出正常、自然的肤色,轻松实现光线随意变,红枫准出片。

针对长焦场景,华为Mate X7 也搭载业界4 + 1 分群对焦镜片组与长焦微距潜望系统,融合多维一体化对焦防抖马达,在极致空间内实现光学规格的突破性升级。配备 F2.2 大光圈潜望长焦,对比上一代进光量跃升 86%,实力比肩直板旗舰 Pro 水准。且支持OIS 防抖、快速对焦,即便是在暗光环境下,也可以清晰成像,远近细节层次分明。


可以说,华为Mate X7 几乎弥合了过去折叠屏的体验缺口。从屏幕到机身可靠度,再到影像,这些限制的补足,意味着任何想从直板机换到折叠屏的用户,面对的换机阻力都更小了,顾虑打消了,尝试的门槛变低了。如果你想买一台折叠屏,不用顾虑它的影像能力,因为华为Mate X7是一部可以折叠的影像旗舰。

打开折叠屏场景体验新次元,越展越AI

大部分刚从直板机换到折叠屏的用户,都有过一段迷茫和矛盾,即「不知道怎么利用那块大内屏」。

直板机上,触屏的交互非常基础、自然,符合直觉,直到今天,任何一个小孩子拿到手机,不需要教,就会滑动屏幕、点击按钮。但对折叠屏来说,大屏上的交互天然具有更深的深度。

从最初简单的把应用放大,到后来推出「平行视界」,再到「一屏多任务」,华为作为折叠屏市场的领头羊,也引领着折叠屏的交互创新趋势。尤其是在鸿蒙推出之后,经过适配的App,更能充分利用不同尺寸屏幕的空间,高效地展示信息。


在华为Mate X7 上,华为着重对AI 功能,也就是小艺的交互,进行了更深度的整合。

华为Mate X7 首次实现了A2A(Agent to Agent)智能体协作商用,比如可以通过小艺调用深圳航空的智能体进行机票预定,用语音筛选目的地、航班时间、选择值机位置等……除了订机票,首批上线的智能体场景还包括电商买菜、盯盘等。折叠屏多屏触控交互复杂的痛点,被一句话交互随意解决了。

除此之外,AI 助手与App 本身「抢屏幕」的矛盾,在折叠屏上也得到了解决。直板机上,App 往往是被设计为整屏显示,这时系统的语音助手要生成较长的文字、图片,就要叠加在App 之上,和App 的显示有所冲突。

但在华为Mate X7 上,小艺可以通过「分屏联动」功能,左边显示App 的内容,右边显示与小艺的互动,两者并列,便于用户轻松比对、查看。分屏小艺不仅可以实现问答百科、翻译、导航,还可以用于文档比对、批注等生产力场景。

如果说「多任务」是折叠屏交互创新的基础,那大模型AI 就是折叠屏手机的「催化剂」,曾经复杂的交互被语音整合在一起,过去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空间被AI 互动内容填充。

直板机时代,交互体验更多是被封装在App 里,验证和迭代周期较短,也容易被评估。但在折叠屏时代,这种更深的交互或许有一定的学习门槛、较长的养成周期,很难通过短期的市场表现进行验证。但一旦形成之后,它的效率则会转化为更稳固的用户粘性。

市场报告数据显示,现有折叠屏用户中,有超过95% 的用户都表示愿意在未来继续使用折叠屏手机,可见越来越多用户尝到了场景革新效率升级的“甜头”。

折叠屏不需要靠「卷」去拼,而是要靠体验价值去「赢」

7 年前,折叠屏最初诞生的时候,业界和用户都将它和直板机视为「迭代」的关系,认为折叠屏作为更先进的形态必然会取代直板。


但现在,折叠屏没有取代直板,而是连折叠屏本身也分化出更多不同的形态,横折、竖折、三折、阔折……每一种形态都对应着不同的细分场景,带来差异化体验价值。

可以说,折叠屏并不是一场单纯的考试、竞赛,并没有「标准答案」。它的演化过程其实更像电脑,从卧式主机、塔式主机,到笔记本电脑,又分化出轻薄本、性能本、mini-ITX 小主机……它们谁都没有取代谁,只是市场为适应不同的垂直需求,催生出的动态。

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后成熟的市场,厂商无法靠「内卷」去赢下比赛。因为用户的思考逻辑是「如果市面上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产品,我宁愿推迟换机」,想要赢得用户,不是要战胜哪个对手,而是必须做出体验的增量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折叠屏上。根据IDC 的市场报告数据,2025 年前三季度,华为占据了国内69% 的折叠屏市场份额,但恐怕没有人会觉得华为「垄断」了这一市场,这背后依然是技术的胜利、生态的胜利、体验的胜利。对华为来说,折叠屏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赛跑」。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折叠屏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可挖,任何厂商都不会将竞争视为第一要务,大家共同的目标依然是如何弥补缺憾,激发创新,打动更多直板机用户想要尝鲜,愿意常用。


从这一角度,华为Mate X7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代产品,它是一款具有全能王者气质的折叠屏手机,在轻薄性、耐用度、屏幕、影像、性能等方面都不弱于直板旗舰,而通过交互创新和AI 功能的加入,华为Mate X7 凸显了折叠屏作为一块大屏的交互潜力。

一切都验证了消费电子领域亘古不变的定律:产品的成功,总是基于细腻的设计和精准的需求洞察。折叠屏并不会因为有一个很酷的概念,就自然成为直板机的「未来形态」。反而是在市场热潮冷却之后,那些一点点完成的设计迭代、技术创新,赋予了折叠屏一个更脚踏实地的未来,华为折叠屏正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巅峰之上再突破。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9521.html?f=wyxwapp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