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26 08:14:05


中国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启用仪式现场展示相关数据和设备。


中国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启用仪式现场展示相关数据和设备。

11月24日,我国量子计算在深圳南山迎来历史性突破:中国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在南山智城启用。该制造工厂的落地,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正式从“实验室原理验证”迈入“工程化量产”新阶段,不仅填补了全球光量子计算机规模化制造的行业空白,也为我国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抢占产业化先机奠定关键基础。

政策面上,“量子科技”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等并列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

  迎产业化里程碑

  建立可复制、可扩展的量子硬件制造标准

“这座工厂的落成,不仅是生产线,更是连接基础科学与产业应用的‘桥梁’。”中国科学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贾金锋院士在致辞中强调,这座工厂的落成是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史上“从0到1”突破后的关键跨越,实现了从“实验室的原理验证”到“产业化的工程实践”的“1到N”升级,搭建起连接基础科学与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彰显了我国在量子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与工程化能力。

技术突破是产业化的核心支撑也是产业发展的起点,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落地应用。玻色量子创始人、CEO文凯表示,选择落户深圳,是玻色量子基于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南山区作为深圳创新核心区,不仅为工厂提供了南山智城这一高标准产业空间,更在项目审批、人才引进、产业链生态对接等方面给予“全周期、全要素”支持。

“这座工厂的意义不仅在于‘造出一台量子计算机’,更在于建立了一套可复制、可扩展的量子硬件制造标准。”玻色量子CTO魏海谈道,制造工厂的落地是我国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一步,为构建自主可控的量子产业链筑牢了技术底座。

据悉,目前,玻色量子已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中国移动、晶泰科技、深圳地铁、平安集团等多领域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在药物研发、交通调度优化、金融风险建模等场景中,充分验证了光量子计算机在求解效率与质量上的显著优势,为专用量子计算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无尘手术室”

  严苛完成223道工序,构建五重保障体系

工厂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严苛的制造标准与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魏海介绍,光量子计算机共7大制程、223道工序、1000余个工步,位于南山区的这个全国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划分为两大功能板块:万级洁净生产区和综合配套支持区。

洁净生产区堪称光量子计算机的“无尘手术室”,为了维护量子态的稳定,玻色量子构建了人员净化系统、空气洁净系统、微气候精准调控、特殊地面设计、行为规范管理五重保障体系。整个工艺流程是一条高度集成的“量子算力装配线”,环环相扣、精准可控。此外,工厂配套建设了恒温恒湿仓储物流区,对镜片、芯片、光纤等核心备件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配备毫秒级切换的UPS电源间,杜绝电网波动对量子态的干扰,全方位保障产品稳定性。

未来,玻色量子将以这座制造工厂为核心,持续推进量子计算的实用化进程,深化与各行业伙伴的场景化合作,助力中国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造得出、用得好、走得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注入强劲的“中国算力”。

量子计算应用场景

  覆盖电力、金融、物流、生物医药等领域

随着传统摩尔定律的终结,AI、大数据对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量子计算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从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事物,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近年来,量子计算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8月全球量子计算企业已超400家,其中超300家是2014年之后成立的。其中,美国以107家量子计算企业领先,中国有42家,中美两国企业数量及活跃度全球领先。

另据麦肯锡预测,到2035年全球量子技术市场规模将达970亿美元,其中量子计算最具潜力并将占据最大份额。

哪些领域可率先落地?玻色量子副总裁巨江伟表示,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对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是极具潜力的落地场景之一。量子计算提供全新计算模式,可并行处理海量数据、快速求解复杂模型,应用于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理、欺诈检测等业务场景可实现更高精度与效率。当前,玻色量子已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达成合作。

再如,药物研发的核心环节是识别和开发有助于治愈疾病的分子,而量子计算可比传统计算更有效地预测和模拟分子的结构和行为,缩短药物筛选时间,极大节省药物发现阶段的成本。

量子计算的行业应用愈发广泛,全国各地也将场景开放提上日程,以期先手布局、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上海市9月发布了量子计算十大应用场景,覆盖电力、金融、物流、新能源与生物医药等领域,同步成立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上海量子科技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安徽省推动实施量子信息“千家场景”行动,目标到今年年底落地近300个应用场景,2027年落地1000个应用场景。

深圳市出台的“20+8”产业集群政策,也将“量子信息”列为八大未来产业之一,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领域。以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落地为契机,南山区方面表示,未来将以场景开放和应用创新为驱动,以融合赋能为目标共建“量子计算+”产业创新生态,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等重点行业打造“量子计算+”应用标杆。

名词解释

  光量子计算

光量子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光的量子特性来进行计算的技术,是一种主流的量子计算技术。

相较其他技术路线,光量子计算不需要超低温,且具有量子比特数规模大、室温稳定运行、相干时间长等多方面优势,在短期内可实现工程化,是商用量子计算机的新兴形态。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芬兰量子计算公司IQM、欧洲量子计算服务提供商Quandela、美国量子计算公司IonQ、法国量子计算公司Pasqal相继建成5家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我国仅有少数量子计算企业聚焦产业链核心器件产线建设,尚无规模化整机制造产线部署。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部分内容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