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马斯克的新狂人愿景:自造万亿AI芯片

IP属地 中国·北京 钛媒体APP 时间:2025-11-26 16:14:34

文| 新质动能,作者|沛林

“特斯拉未来的AI芯片产能目标将超越全球其他厂商的总和!”当地时间11月23日,埃隆·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

为实现Optimus人形机器人与Cybercab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规模化普及,特斯拉每年需要消耗1000亿至2000亿颗AI芯片——这个数字,已超出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三大代工厂的产能总和。

更严峻的是,马斯克这次选择的战场,早已不是蓝海。

台积电、三星牢牢掌控先进制程;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一家独大,AMD步步紧逼,亚马逊、谷歌等云巨头也纷纷自研芯片,战局激烈。

面对重重壁垒,马斯克再次进入激进状态。

11月,特斯拉不仅宣布自建“TeraFab”级别晶圆厂计划,更同步推进多代芯片的研发。

这一次,马斯克能否再次把握时代风口?

一边狂飙,一边突围

整个11月,马斯克都在折腾造芯这件事:

当地时间11月6日,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宣布要自建“TeraFab”(万亿)级别晶圆厂,挑战整个芯片制造业的极限;

11月22日,在社交媒体“X”招兵买马,招聘AI芯片专业人才;

11月23日,宣称特斯拉未来的AI芯片产能目标,将超越全球其他厂商的总和;

同日,在“X”发文称,特斯拉已完成AI5流片,并着手研发AI6。

11月24日,宣布三星将将为特斯拉代工生产,约164亿美元的AI6芯片。

同时推进芯片研发与圆晶厂建设,如此激进,造芯这件事,老马认真了。

先看芯片研发这一头。

除了马斯克宣称的,AI5流片、AI6开始研发,更令人震惊的是性能跃迁:AI5相比AI4算力提升8倍,综合性能暴涨40倍,功耗却只有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为推进芯片自研快速进行,马斯克开始扩充团队,招兵买马。

马斯克在X上发布的招贤帖显示,特斯拉开出15万至32万美元的年薪,紧急招募芯片物理设计等领域的顶尖工程师。招聘要求直截了当:用三条要点证明你的卓越能力,尤其欢迎“将尖端AI应用于芯片设计”的奇才。

马斯克本人的参与度更是超乎寻常。

“我深度参与芯片设计,”他在X上透露,“每周二和周六都会与工程团队开会。周六的会议是短期的,AI5项目完成后就取消。”

自建圆晶厂的细节,马斯克还没有公布。但是大话已经放出:马斯克追求的目标是三年内建厂。

传统晶圆厂从零建设到投产通常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三年内建成,挑战极大。

理性判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马斯克放话出来后,分析师几乎一致认为,这条路行不通,不如和芯片制造商合作稳妥。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马斯克在合作制造自研芯片这条路上,遇到过多少艰辛。

芯片自研,一路坎坷

在提出自建圆晶厂之前,特斯拉已经通过与芯片制造商合作的方式,自研芯片多年。如今回头看,尽是坎坷。

2019年,特斯拉推出无人驾驶芯片FSD Chip(HW3.0)一战成名,被誉为“史上最强自动驾驶芯片”。这款芯片由台积电代工,马斯克多次公开称赞其性能“超出想象”。

很快,这块芯片就不够用了。

随着特斯拉全球车队规模突破百万大关,车辆摄像头每日传回海量数据,特斯拉需要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飙升。几乎同时,自动驾驶AI模型的训练也在消耗天量算力,而采购市场主流的英伟达GPU集群成本极高。

为摆脱依赖、降低训练成本,特斯拉启动了名为“Dojo”的超级计算机项目。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尝试:从芯片到架构完全自研,专为处理特斯拉独有的海量视频数据而优化,旨在打造全球最高效的AI训练机器。

2023年,为了分散台积电独家代工带来的风险,特斯拉将部分芯片订单分给三星,合作生产HW4.0芯片(即AI4芯片)。尽管性能有所提升,马斯克对三星代工水平的表态却异常低调。背后原因是双方就产能、成本、良率存在多重博弈。

Dojo项目的推进更是充满荆棘。《The Information》在2024年曝出,Dojo因成本与性能未达预期,一度面临内部审查。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8月,该项目核心团队因不为外人道的原因,集体出走,Dojo项目戛然而止。

到这一阶段,不管与代工厂合作自研芯片,还是自建计算中心,在外界看来马斯克都失败了。但硅谷钢铁侠不是白叫的,这些困难没有丝毫减缓他继续追求算力的步伐。

如今,全球500万辆特斯拉车辆日夜不停地采集数据,马斯克声称要实现“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的自动驾驶,其算力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

比无人驾驶计算量需求更大的,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

在不久前的美沙投资论坛上,马斯克与英伟达CEO黄仁勋罕见同台时,马斯克在对谈中认为:“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都是噱头,特斯拉将造出第一款真正实用的人形机器人。”他预测,这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市场规模超过手机和汽车的总和。

如果实现马斯克夸下的海口,依靠台积电、三星的现有产能,无异于杯水车薪。以传统晶圆厂五年建设周期的速度,远远满足不了马斯克追求的三年内建厂目标。

于是,马斯克押上了终极赌注:自建晶圆厂“Terafab”,并誓言产能超越全球总和。

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自主,才是他眼中确保特斯拉生存的唯一路径。

狂人愿景:打破格局,重构文明

事实上,自从马斯克提出自建圆晶厂,来自外界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止。

质疑的原因显而易见:历史上从未有任何公司能同时在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三个层面取得突破。马斯克这是在挑战物理学定律和经济规律。

不过,回顾马斯克的创业史不难发现:他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必然。从PayPal到SpaceX,从电动汽车到脑机接口,每一次他都被质疑是疯子,但最终都改写了行业规则。

如今的特斯拉,已经开辟了新战场: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分布式算力网络构成的“三位一体”生态。

如果接下来实现芯片自给自足,支持企业生态快速发展,特斯拉将打破现有供应链体系,迫使传统芯片巨头向更细分领域转型。同时,这种垂直整合模式可能催生一批效仿者,加速整个行业的碎片化。

事实上,在马斯克这超越现实的目标之外,是一个更加科幻的愿景。

马斯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包括乔·罗根(Joe Rogan)的播客访谈中,提及他深受英国作家伊恩·M·班克斯科幻小说《文化》系列的影响。

他向往书中描绘的“后稀缺”文明——在那里,强大的AI与机器承担了所有工作,人类得以从生存劳役中解放,自由地追求兴趣与探索。在马斯克的构想中,自研芯片支持下走入千家万户的机器人,正是通往这个未来的道路。

如今,在AI芯片这个关乎未来文明走向的战场上,马斯克押上了特斯拉的全部筹码。希望在AI时代,重新定义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

芯片,只是这个宏大叙事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