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阿里财报里的未来,正全面“AI化”|财报眼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零态 时间:2025-11-26 16:15:50



不做数据的复读机,只当真相的显微镜。扒开巨头的“财报滤镜”,拆解其真实的赚钱密码与增长焦虑。

零态LT特推出财报解读栏目《财报眼》,专注于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财报深度分析,剥离噪音,锚定价值,探寻长期趋势与商业本质,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捕捉决定性的信号,读懂下一个时代。

本文关注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AI时代,阿里想靠“长期主义”取胜。

2025年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Q2(截至2025年9月底)财报,营收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同比增长15%;净利润206.12亿元,同比下降53%。



▲图:阿里巴巴2026财年Q2财报

之所以2026财年Q2“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因为阿里巴巴正针对消费、“AI+云”两大领域进行大规模前瞻性投入。对此,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我们正处于投入阶段,构建AI技术和基础设施平台,以及生活服务与电商结合的大消费平台,创造长期战略价值。”

事实证明,阿里巴巴的投入确实卓有成效。

2026财年Q2,阿里巴巴大消费平台协同效应显现,即时零售带动电商业务飞速发展;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34%,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九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零态LT认为,评判一家企业,不能仅关注现有业绩,更需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审视公司长线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阿里巴巴正迎合时代的发展浪潮,加码消费、AI+云两大业务线,并致力于打造革命性的AI产品,串联起旗下多元业务生态,展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潜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长期主义”驶入深水区,阿里巴巴将在AI时代,续写此前的商业神话。

一、构筑大消费平台

阿里零售基本盘愈发稳健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中国电商产业曾囿于价格战。由于利润微薄,产品质量、售后均得不到保障,内卷极致低价极大地破坏了电商生态,电商企业和消费者均成为了受害者。

有鉴于此,阿里巴巴率先“反内卷”。据天眼查公开信息,及《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2023年“618”前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召集淘天各业务负责人召开沟通会。会上,马云为淘天集团指出了“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三大方向。



▲图:阿里巴巴2025财年财报

随后,阿里巴巴挣脱出了内卷竞争的泥潭。2025财年,淘天集团营收4498.2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2025财年Q4,淘天集团营收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创六个季度新高。

不过阿里巴巴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将触手伸向了即时零售领域,致力于构筑大消费平台。2025年5月初,阿里巴巴宣布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随后,饿了么APP、骑手标识及业务体系也逐步整合至“淘宝闪购”品牌。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阿里巴巴意识到了,随着物流、供应链基建逐渐成熟,消费者的即时购物需求将飞速释放,电商平台需要积极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布局。

相较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布局即时零售,不光有成熟的外卖平台饿了么可供调用,更可调取电商业务资源。截至2025年10月末,已有约3500个天猫品牌将旗下的线下门店接入“淘宝闪购”。

得益于强悍的品牌势能以及渠道资源,即时零售业务已成为拉动阿里巴巴零售大盘增长的重要“引擎”。2026财年Q2,阿里巴巴即时零售业务营收229.06亿元,同比激增60%,增速首次超越国际电商业务。

更重要的是,即时零售业务还可以反哺阿里巴巴的电商基本盘。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即时零售业务带动下,2025年双11,淘宝APP消费者同比双位数增长,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9月增长198%。

正如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上所言,“综合来看,我们坚定认为闪购业态与阿里生态有巨大的协同潜力。”随着即时零售、电商双向赋能,阿里巴巴或将褪去纯粹意义上的电商公司底色,进化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大消费平台,开启全新篇章。

二、阿里云收入双位数增长“AI+云”成重要引擎

曾几何时,由于购物节催生海量计算需求,阿里巴巴孵化了阿里云。现如今,阿里云早已不再局限于云计算业务,而是积极拥抱AI。

2025年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超过去十年总和。



▲图源:阿里公开演讲图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积极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开源模型。据了解,Qwen已累计开源模型超300个,全球下载量破6亿次,衍生模型数量约17万个,位居全球开源大模型首位。Hugging Face披露的数据显示,千问Qwen全球下载量、衍生模型数量均超越meta Llama,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图:Omdia

充沛的云、AI硬件基础设施,叠加极具竞争力的开源模型,极大地拓宽了阿里云的市场影响力。Omdia统计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阿里云排名第一,市占率高达35.8%,超2-4名总和。



▲图:阿里巴巴2026财年Q2财报

无出其右的市场影响力,自然可以转化为亮眼的业绩。2026财年Q2,阿里云营收398.24亿元,同比增长34%,即便不计入阿里巴巴并表收入,同比增速也高达29%。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因为随着AI产业蓬勃发展,“AI+云”需求将飞速释放。Omdia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2030年,中国AI云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6.8%。

对此,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行业内包括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看到美国的大型云厂商,他们不仅是现在新的GPU基本上是跑满的,甚至是上一代或者三、五年前的前几代GPU都是跑满的。”

基于此,吴泳铭认为,“从大方向上看,我们之前提出的3800亿数字可能偏小了,这是基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客户需求所做的判断。”

零态LT(ID:LingTai_LT)认为,随着阿里巴巴不断加大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其将具备显著的规模优势,后来者很难和阿里巴巴在同一维度展开竞赛。在此背景下,随着AI云需求逐渐释放,阿里云的业绩将持续稳步向好。

三、千问下载量破千万阿里拿下AI时代船票

尽管阿里巴巴的零售基本盘和阿里云增长点都十分稳健,但这两条业务线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为了横向串联起多元业务生态,阿里云推出了千问APP。



▲图:千问

根据天眼查及官方资料显示,千问APP基于Qwen大模型开发,定位个人AI助手应用,可解答各类问题,支持AI修图、生视频、多语言翻译等功能。阿里管理层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

相较一众竞品,千问APP的优势不光体现在其拥有出众的基座模型,更在于其可调用阿里巴巴的多元业务线,提供差异化使用体验。《华尔街见闻》报道称,接下来,千问将陆续接入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阿里业务生态场景。

对此,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指出,“AI与更广泛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是一个强大的倍增器。阿里巴巴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领先大模型和广泛生活服务及电商场景的公司。Qwen将逐步整合电商、地图导航、本地服务等,成为日常生活的AI入口。”



▲图:千问

正因为具备出众的比较优势,千问APP一经上线,就成为了爆款产品。2025年11月24日,阿里巴巴官宣,千问APP公测第一周,下载量突破1000万。

对于AI产业来说,最核心的资产当属数据。俘获数千万用户后,千问APP还可以反哺阿里巴巴淘宝、高德、钉钉等生态应用。比如,目前淘宝推荐算法已从“猜你喜欢”升级为基于千问用户行为数据的“未开口即推送”模式,推荐更加精准。

显而易见,如果AI时代的核心入口是个人AI助手应用,那么阿里巴巴已经拿到下个时代的“船票”。凭借雄厚的底层“AI+云”资源,以及中层多元业务生态优势,阿里巴巴或将真正带领用户迈入AI“全能”时代。

总而言之,透过2026财年Q2财报来看,阿里巴巴并未受制于短线的业绩波动,而变得畏手畏脚。相反,阿里巴巴意识到了,随着AI变革来袭,自己需要秉持“长期主义”,进行大规模前瞻性投入。

未来,无论是大消费平台、“AI+云”,还是个人AI助手,竞争的核心都将回到规模效应和生态能力。阿里巴巴已具备这一时代所需的规模基础和平台能力,有望引领下一轮技术与商业范式的升级,为全社会创造更具普惠性的数字价值。

作者|邸天宇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头图|网络公开用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