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这些新场景,让民生更温暖消费更鲜活

IP属地 中国·北京 商业观察杂志社 时间:2025-11-26 16:22:42



当夜幕降临,郑州街头的咖啡馆里飘出缕缕香气;北京某艺术空间举办的画展迎来最后一拨观众;上海一家24小时营业的智能便利店依然灯火通明,顾客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进店购物……今年以来,从政策层面到经营主体,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打造既惠民生又促消费的新场景。

业界认为,一个个鲜活的消费新场景表明,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不仅在于14亿人口对商品的庞大消费需求,也在于对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消费需求。各地不断涌现的消费新场景,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澎湃活力。

消费的新舞台

初冬傍晚,夕阳的余晖为郑州老城区的红砖建筑群镶上了金边儿。随着街头的灯光渐次亮起,一家咖啡馆内香气氤氲,顾客们在轻声细语中品尝着咖啡。相隔不远的休闲空间里,一场小型画展正接近尾声。

顾客扫码进店,全程自助购物,可与在线上值班的店长远程实时对话……如今,这种创新的零售模式正在上海各大社区、商业中心快速铺开。目前,上海已有超过270家门店引入了“云值守”系统,涵盖便利店、超市、文创店、零食店等多个业态,为申城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河南信阳郝堂村染坊的小院,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正带着孩子学习制作扎染方巾。“这不仅是一次购物,更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张先生表示,他们一家在这里停留了半天,体验了手作技艺,观看了时装展示,还在文创市集购买了纪念品,收获满满。

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但长辛店依文国潮时尚艺术中心前的空地上,人们却热情似火。身着精美汉服的演员们轻歌曼舞,衣裙上精致的民族纹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淡黄色的长裙上,墨绿色块组合成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特色纹饰;灰色的长衣上,甘肃地区特有的乳白色纹样优雅绽放。

据悉,截至目前,北京市丰台区已布局28个消费新场景,推动区域商业生态焕新升级。其中,依文国潮时尚艺术中心将构建民族美学基因库与手工艺工坊,打造全球时尚首发中心与民族文化创新高地。

在艺术中心,游客李女士试穿了一件融合彝族刺绣元素的现代时装。“没想到民族风也可以这么时尚!”她赞叹道,“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让购物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体验。”

依文国潮相关负责人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通过场景化打造国潮文化新高地和消费体验目的地,推动民族元素与“吃、住、行、游、购、娱”相融合,打造体验感更强的、别具特色的指尖产业基地。

这些都是消费新场景中的一抹亮色,也是当下中国消费场景变革的生动缩影。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既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因此,培育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既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迭代升级的有效手段。”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梁峰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场景的强赋能

从北京的国潮秀场到郑州的红砖院落,从半小时送达的即时零售到智能家电的体验专区,多元消费新场景正重塑商业生态,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梁峰分析指出,消费新场景的培育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可以激发潜在消费需求,通过即时零售、在线教育、直播电商、国潮文化等新型消费模式带动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二是促进消费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是促进智能驾驶、无人配送、具身机器人等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使得消费新场景成为新技术的“试验田”。四是顺应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趋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新场景建设,梁峰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精准定位。真需求才是真场景,应充分应用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精确识别各类目标群体的消费痛点和期望,尤其是银发族和“Z世代”的个性偏好和场景需求,打造差异化消费体验。

二是科技赋能。充分发挥科技的乘数效应,通过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及具身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体验场景,推动商文旅体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三是持续运营。为避免消费新场景昙花一现,企业应定期研究消费趋势,在设计研发端和品牌营销端持续发力,从而不断迭代消费场景的内容和服务,持续优化消费场景体验感,提升持久盈利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