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实测小红书爆红“睡眠球”:最低只要40元,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科技 时间:2025-11-27 16:14:55

作为雷科技有名的“夜猫子”,小雷经常都是两三点才睡觉,对晚睡熬夜的危害虽然心里都是门清,但是总忍不住多玩会电脑、多刷下手机。即使最近强迫自己早睡,却也总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压根睡不着,你要说是失眠那还真不是,就是不到两三点都睡不着。

为此小雷还特地看了不少科普文章,才知道如果入睡时间已形成习惯,那么在日常入睡时间前的两小时,大脑反而会处于清醒状态,此时想正常入睡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从“晚睡”切换成“早睡”会如此困难的原因。



图源:AI生成

如果想调整作息,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入睡引导,也就是所谓的“助眠”。想到这里,小雷自然是开始检索与助眠有关的信息,然后就在小红书看到不少人在推所以的“助眠神器”,声称可以轻松辅助入睡。

而在深入研究后,小雷发现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助眠设备五花八门,都是什么原理?

目前市面上的助眠产品,侧重点其实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化学类和物理类,前者如香薰蜡烛、香薰喷雾等产品,是通过香味来引导大脑进入镇静状态,让你更容易入睡(效果因人而异)。

物理类则硬核很多,形式也更多样,有握在手上的助眠球,也有贴在额头的眼罩型,亦或是夹在耳垂上的耳夹式。不过,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持续释放一定频率的微电流,刺激大脑分泌具有镇静和镇痛效果的神经递质,让你的大脑“自我麻醉”。

从小雷查询到的论文,这种方案被成为CES疗法(说到CES大家可能会想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年一度的CES,其实没什么关系)。这个CES疗法就是低强度脉冲电流疗法,通过其刺激,大脑会释放血清素、GABA、内啡肽等物质,这些物质确实有助于大脑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图源:仪器网

此外还有部分论文宣称CES疗法可以增加大脑的Alpha波,减少Beta波,前者会让大脑更平静、放松,后者则与警戒、集中和清醒有关。简单来说,CES疗法从原理上是成立的,而且其作为一种非成瘾性的失眠治疗方案也已经被批准用于实际治疗。

不过小雷也查到一些信息,指出CES疗法在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上的表现并不乐观,证据相对有限且结果不一。换言之,就是效果因人而异,原因可能是与失眠症状的不同有关,在实验里CES疗法对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效果更佳,而对因为其他原因失眠的患者则效果一般。

既然不是纯粹的智商税,那么小雷说什么都得试一下了,于是在京东选了两款睡眠仪,一款44元,一款1734元,让我们看看这两款差价近40倍的产品,效果有何不同?(为了避免被大家说是广告,小雷会隐去产品的具体细节,只聊具体的体验和功能。)

从40元到400元!睡眠球是智商税吗?

售价44元的睡眠球,外观看起来相当廉价就是塑料壳嵌入不锈钢圈,使用时需要让手掌完全接触金属区域,让电流可以通过手指刺激大脑。



图源:雷科技

因为手指距离大脑过于遥远,所以睡眠球的微电流刺激感也明显强于另一款产品,如果大家用过低频治疗仪来按摩肩颈的话,两者的体验是基本一致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握住然后拧动顶部的转盘调整电流的大小,默认状态下是低频模式,按机身侧边案件可以切换为高频模式。



图源:雷科技

按照说明书的说法,首次使用建议低频第一档,睡眠球会在自动运行20分钟后关闭,因为入睡时间与平时时间差不多,所以并没能坚持到睡眠球自动关闭就已经睡着了,以下数据均来自智能手表的记录。

睡眠时长为6小时17分钟,深睡时长仅为57分钟,浅睡占比达4小时11分钟,明显偏多,只有快速眼动时间上处于正常阶段,清醒次数达到6次,不少但还算正常。作为对比,小雷翻出了以前的睡眠记录,找到一个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都接近的样本。





图源:雷科技

在没有使用睡眠球的情况下,睡眠时长6小时55分钟,深睡时长1小时27分钟,浅睡时长4小时5分钟,清醒次数为7次。整体来看,至少单次使用的情况下,睡眠球并没有给我的睡眠质量带来正收益。

实际上,通过查询资料小雷了解到CES疗法的主要使用位置一般选在耳垂或额头等靠近大脑的区域,通过手部传导的效果如何因为缺少实验数据支撑,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从京东平台的数据来看,睡眠球的售价从44元到400+元不等,原理基本一致且功能相似,区别只是外观和大小,以小雷对消费电子的了解,可以告诉大家买40元和400元的都没有区别,甚至大概率拆开里面的芯片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闲得没事干想买个40元的试试,倒也无所谓,至于400元的睡眠球那就是妥妥的智商税了。

1734元的深度睡眠仪,真能带来深度睡眠?

接下来再看看1734元的深度睡眠仪。相较于廉价的睡眠球,40倍差价带来的仪式感就强多了,包装盒里除了产品本体和一堆配件外,还提供了一对一的专属助眠师服务,从介绍来看能够根据你的睡眠情况个性化定制睡眠计划,辅助你获得更好的睡眠。



图源:雷科技

再来看看设备本身,除了CES功能外,这款产品还提供助眠音乐和冥想引导等音频功能,同时也会在记录使用时长和效果,这款产品本身也具备睡眠监测功能,据官方的说法是优于智能手表等腕部设备,个人感觉有道理,但是让我带着个头箍睡觉确实有点难受。



图源:雷科技

从使用说明书来看,这款睡眠仪并不强制要求佩戴入睡,可以在入睡前使用,然后等它自动结束助眠模式就可以摘除,不过也有可能在结束前你就已经睡着了。整体来看,这款产品并不完全依赖CES疗法,而是将其与音乐疗法、睡眠引导等方法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干预。



图源:雷科技

为了测试结果,小雷用了三个晚上来分别测试佩戴入睡和不佩戴入睡的区别,初次使用时,入睡时间是2:19,睡眠时长超7小时但是深睡时长占比为17%,低于正常值,不过整个睡眠阶段的清醒次数仅为3次,时长为11分钟,对比平时和使用睡眠球时有了明显下降。



图源:雷科技

次日则是不使用睡眠仪,入睡时间为2:27,睡眠时长同样超7小时,深睡占比17%,反而还略有上升,不过清醒次数达到10次,已经快要超过正常范围了。从两天的简单对比来看,初期使用时对深睡时长的影响并不明显,不过似乎能够有效降低清醒次数和时间。



图源:雷科技

第三天则是按照睡眠仪的建议,进行完整的全套流程,也就是白天使用20分钟,晚上入睡前再使用30-60分钟,虽然入睡时间更晚,但是清醒次数又降到3次,而且仅6分钟,对比来看下降趋势很明显,不过深睡时长反而降低了,考虑主要是受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长影响。



图源:雷科技

从三天的短测试结果来看,这款睡眠仪确实是有效的,虽然前期的效果还仅限于降低清醒次数,但是在入睡辅助上也确实有一定效果,2点过后没多久就睡着已经是比平时提前了不少。

不过,个人感觉也与音乐疗法有关,因为不少注意力都被背景的白噪音吸引,所以大脑没时间胡思乱想,自然也就更容易入睡,加之“戴了助眠设备”带来的心理暗示,也都会影响入睡速度。

整体来看,这款睡眠仪确实是有效果的,虽然没能对深睡等核心指标造成太多影响,但是在减少意外清醒次数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而且,从睡眠仪的官方app和助眠师的解释来看,这款设备连续使用14天以上效果最佳(恰好官方提供14天无理由退货,咳咳,这商家真实贼精呢)。

助眠仪并非智商税,但也算不上“神器”

在简单评测完两款助眠产品后,小雷有了初步的判断:从原理来说,这类以CES疗法为核心打造的设备确实是有用的,但是得分类型,如睡眠球之类的产品就效果有限,而正经的CES设备虽然价格不便宜,却是真的有效。

有意思的是,后续小雷用“CES助眠”等关键词搜索时,发现其实有不少售价仅三四百的CES助眠仪,与售价千元的产品对比,主要区别在于使用方式和附带的服务,低价的CES助眠仪大多采用耳夹设计,需要把电极夹在耳垂上使用,并且都没有助眠音乐、助眠师等服务。

说白了,便宜的CES助眠仪卖的就是技术本身,而动辄花上千元的助眠仪,本质上是把设备、音乐、引导一起塞进了一个“打包方案”里,让用户不用费力思考,只要跟着流程做就好,对某些人来说,这套流程或许能让他觉得更安心,效果也会更好。

不过,小雷还是要提醒一句:如果你只是想调整入睡时间,让自己别再“固定两三点困意才上线”,那么像CES这种方式确实能起作用。但如果你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睡眠障碍,比如说长时间深睡不足、频繁醒来、或是连续数周无法自然入睡,那就不要再指望这些设备能救你,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才是最好的做法。

CES2026开幕在即!(1月6日-1月9日)
作为中国报道科技展会最悠久、最深入、最专业的新媒体,雷科技CES2026报道团正在进行紧张的前期筹备。今年雷科技将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的CES报道团,并由雷科技创始人兼总编辑罗超带队,对CES2026进行一线、专业和立体报道,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