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随着AI技术的普及,“邪典视频”有卷土重来之势。一些家长反映,孩子观看的视频中,存在残害肢体、角色从高处坠落等血腥场景,甚至有“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吃掉”的可怕画面。这些AI魔改动漫,本质就是换汤不换药的“邪典视频”。它们往往顶着孩子熟悉的角色IP,塞满暴力冲突、低俗恋爱情节,专门盯着未成年人下手。部分“邪典视频”还被制作成商品,在电商平台销量不俗。(中新社)
近些年,有关部门通过关停违规账号、下架非法应用程序、处罚传播有害信息的平台等举措,下大力气整治邪典视频,整体收效显著。然而从最近的种种迹象看,暗黑的邪典“文化”,隐隐有借道AI故态复萌的势头。相较于以往的人工剪辑,AI一键生成邪典视频,门槛更低、成本也更小,其巨大的“产能”,更是构成了全新的挑战。如果说之前版本的邪典视频更多是见缝插针“夹带私货”,那么有理由担心,AI的助力下,邪典会否爆发式、批量化入场?
对经典动画IP进行血色魔改,这是当下邪典“文化”渗透的最常见模式,其目标受众主要是涉世未深的孩子,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一个毋庸讳言的大背景是,AI视频量产化或者说“无限化”,给相关平台的审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视频作品太多,平台的人工审核团队越发捉襟见肘。于是乎,一些平台就选择了“用AI审核AI”,这看似是技术进步,实则也是一种妥协。“妥协”之下,“邪典视频”被漏放,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用机器系统审核视频,很多时候,其实并不能察觉到,剧情、画面、对话里那种若隐若现的“邪魅感”,机器并不能复刻人类看到“邪典视频”时那种油然而生的生理不适。情感力这块,是审核机器的天然短板。事实上,很多邪典视频,并不一定有直白的血腥、暴力元素,而是一种“阴毒”和“蔫坏”,机器能审核拦住前者,却很大概率对后者无能为力。只需几个简单的提示词,AI就能“按需”生产“软邪典”作品,而怎样筛选出、过滤掉这些作品,无疑需要新思路。
如何让平台的内容审核系统,具有类人式的情感直觉并加以算法化转化,这无疑是下一阶段防控邪典视频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就此突破,那么只有加码人工审核,由此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对于商业平台来说,想必是不想面对的。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