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长三角议事厅|纽约AI应用的五项策略及对上海的启示

IP属地 中国·北京 澎湃新闻 时间:2025-11-27 18:23:34

美国纽约不仅是全球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科创中心。过去十年,人工智能为纽约创造了10万个工作岗位,规模远超其传统优势产业金融业。美国知名智库城市未来中心(Center for an Urban Future, CUF)发布《最大化纽约人工智能机遇》报告(Maximizing NYC’s AI Opportunity),明确提出避开与旧金山等AI技术策源城市的直接竞争,聚焦中后端应用创新的“弯道超车”战略。作为中国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城市,上海与纽约在“非技术源头型”科创城市的定位上较为相似,其策略选择对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纽约抢占AI应用赛道的五项策略

纽约发展人工智能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与其他城市和国家相比,纽约在房租、电费、劳动力成本和税收等传统产业政策方面没有优势。但已有研究也表明,人工智能产业对这些传统政策的敏感度并不高,纽约需要利用自身特有的市场示范优势和海量城市数据优势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0,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发展的弯道超车。

用好“头牌”魅力,以政府采购为杠杆吸引顶尖团队

对AI企业而言,在纽约这一全球最复杂的超大城市验证技术,其示范价值远超普通商业订单。为此,城市未来中心建议纽约市政府可围绕“更加可负担的住房、更加智能安全的街道、更加高效的社会服务”这三个城市治理的最主要挑战,向全球人工智能团队发出“揭榜挂帅”邀约。参赛团队可以通过在纽约的区域试点来参与挑战,优胜者可获得纽约市政府数百万美元的采购大单。

这一策略既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高素质团队落户纽约,还可以减少技术不成熟的风险,更可以有效地宣传推广纽约。目前,这种来自纽约市政府的持续公开承诺已经吸引了不少人工智能公司入驻纽约。如总部位于纽约的初创企业PermitFlow、CivCheck等通过开发大型语言模型来解析建筑许可要求,加快城市住房建设/维修;Blyncsy、Newlab等通过城市数字模拟,以更高效地管理城市流量;FutureFit A等则开发了面向社会服务的跨系统数据匹配技术,以帮助提升社会服务效率。这些公司的业务目前都已经从纽约扩展至更多城市。城市数字模拟系统使曼哈顿交通流量效率提升 15%;FutureFit A 的跨系统数据匹配技术让社会服务响应速度提高 30%。这些企业借助纽约的场景验证,已成功将业务拓展至全球 20 多个城市。正如报告所言,纽约最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优质机会,这正是吸引顶尖团队的核心磁场。

扩充算力资助,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新电力”

算力是人工智能新的“电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据估计,美国当前对原始算力的需求是供给的10倍,这也导致算力非常昂贵,算力支出通常会占到初创企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很多小企业因此甚至难以进入测试阶段。不幸的是,纽约的商业电价高出美国平均水平的41%,再加上房价、税收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初创人工智能企业落户纽约。为此,研究报告提出,纽约可以推广位于布鲁克林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Hugging Face的经验,通过公开募资,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免费提供价值1000万美元的算力,以此吸引初创企业落户纽约。与此同时,更新纽约的“人工智能帝国计划”,将原主要为当地大学提供算力支撑的计划扩展至初创生态系统,例如将20%的算力用于帮助在纽约注册、雇佣当地人或与纽约研究机构合作的初创企业,以精准击中初创企业的核心痛点。

推进数据开放,以海量优质数据吸引“智”本

纽约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有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高素质人才、全球顶级公司及全球重要机构,更重要的是如此复杂环境下产生的海量城市运行数据,这些数据的访问权对初创人工智能企业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作为 2012 年就通过数据开放立法的全球先行者,纽约的公共数据开放曾引领潮流,但如今已难以满足AI发展需求。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纽约仅6.2%的数据按计划准时发布;住房管理局自2012年以来仅发布27个数据集,准时率不足29%;公园和娱乐管理局也只发布了144个数据集。

因此,报告建议,政府要提高数据发布的频率和及时性,推出纽约数据开放2.0计划。即通过开发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使得政府的数据可以通过加密映射后做到与企业共享。目前,纽约的交通运输局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此同时,报告也建议纽约尽快布局数据开放3.0计划,即召集技术专家、法律专家、民意代表等一起,研究用于访问实时成熟数据的开源协议,允许企业投资城市传感器网络并按比例共享数据,形成“数据共建共享”生态。

组建技术集团,提升AI对城市治理的嵌入程度

人工智能在城市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支撑机构,人工智能的技术潜力应用就会不足。因此,报告建议纽约在全球率先成立“纽约市人工智能服务集团”(NYC AI Service Corps)。该集团的运行模式包括:招聘具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高技能人才或研究生/博士后等,由政府提供“奖学金资助”,这些成员负责在纽约市政府内开发和测试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以解决城市运转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该计划既可以与纽约的大学或全球顶尖的大学合作,为研究生或博士后等提供一个独特的实习机会,还可以从社会顶尖科技公司招聘兼职人员来提升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员可以通过派驻的方式嵌入到城市的各政府部门之中,不但能够帮助这些机构解决政府智能化转型的实际问题,还有助于补充现有政府公务员对人工智能认识不足、技能缺失的问题。

报告还建议,在与公众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局、住房保障局、人力资源局、行政服务局等政府部门设立人工智能首席官,可以有助于这些部门更好地与人工智能服务集团对接,以提升工作效率。这种“技术人才嵌入+接口官员统筹”的架构,既解决了政府部门AI技能缺失问题,又让技术研发精准匹配治理痛点,有效缩短城市治理智能化项目的落地周期

主办顶级盛会:设立全球科技奖项,打造城市“科技名片”

纽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举办大型活动,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和格莱美奖到超级碗,以及最近的世界杯决赛等,都对纽约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当前,纽约应该竭尽全力举办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会议。顶级会议的作用是通过定期将领先的人工智能投资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集聚在纽约,让纽约有机会展示自身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机会,吸收他们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知识和建议,并吸引他们落户纽约。

为此,报告建议纽约应利用现有主办各种大型活动的经验,向以上目标群体宣传在纽约举办会议的优势并为会议的具体落地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这方面的尝试,纽约于2024年3月第一次设立了“纽约技术奖”,不少重要城市的领导人参与了该奖项的颁奖活动,该奖项还与纽约经济发展非营利组织联合,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全球的重量级奖项,以吸引更多的关注。

对上海的启示:以系统创新打造应用引领型AI高地

上海与纽约同为超大城市和全球经济枢纽,纽约的已有实践和未来规划对上海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也可以相应归纳为五个方面。

创新需求导向,升级“揭榜挂帅”模式

建议上海借鉴纽约经验,提升“Next City”数都上海应用创新大赛、上海市开放数据创意应用大赛等活动的能级,推荐竞赛获奖企业入驻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并为项目提供投资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围绕“五个中心”建设重要议题,发布以领域为主题的“揭榜挂帅”项目,并为报名团队提供区域性(点位式)数据支撑,获奖者可以直接转向应用,既缩短创新周期,也更能吸引全球顶尖团队落户上海。

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算力精准供给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4年)》显示,上海的“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二,算力规模分指数则位居第三。《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智算云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云边端协同、产业链条完备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智算规模力争达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2025年3月,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优化算力调度。总体来看,上海算力资源相对充足,可以借鉴纽约规划,由政府与创投基金合作,购买一定比例算力,专门用于支持符合相关规定的新兴企业进行程序测试,以此吸引新兴企业来沪。

前瞻布局API与实时数据共享

上海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于2012年开通,是国内最早上线的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之一。但目前上海的数据开放在供给端和使用端都还有进步空间,如部分数据更新不够及时,数据颗粒度过大,有条件公开的数据申请条件不够明确等。建议上海借鉴纽约数据开放2.0或3.0规划,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数据开放的主体责任、安全举措、收益分配等,另一方面加快开发推动政府和企业数据实时互通的APIs接口,并优先在央企和国企启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开放数据生态。

组建“智”慧军团,激活城市治理AI应用潜力

目前,上海的大数据管理和运营主要由上海市大数据局、上海市城运中心、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负责,但还缺少专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平台。建议借鉴纽约规划经验,成立上海人工智能服务集团,或由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专门的人工智能服务团组,并采用“聘任制”等灵活方式吸引优秀人工智能人才加入到团组之中,团组人员可以带着项目派驻到各委办局等。此举既有助于上海的人工智能突破创新,也能够提升政府部门的人工智能能力,还有助于委办局、区、街镇技术与全市技术的协同。

打造全球节点,设立“上海人工智能科技奖”

目前上海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诸多全球性平台和论坛。建议上海借鉴纽约设立“纽约技术奖”的做法,一方面总结联合国人居署会同中方设立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的运作经验,设立面向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和顶尖科学家的“上海人工智能科技奖”,分别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企业(团体)颁发,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向科学家个人颁发,以此提升上海在人工智能科技界的影响力,将上海打造成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全球节点城市。

纽约的AI发展之路证明,超大城市无需局限于技术源头竞争,依托场景优势、数据资源和治理需求,同样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上海正处于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阶段,合理借鉴纽约“应用引领、生态支撑”的发展策略,将城市治理需求转化为创新动力,同样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

(本文作者薛泽林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薛泽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