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潜力风向标 2025 睿远科技大奖颁给了谁?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28 00:09:34



灯火璀璨、群星汇聚。11 月 27 日晚,“开物的阶梯・科学之力”2025 睿远科技大奖颁奖典礼暨交大科学之夜活动在闵行校区学生中心举行。五位杰出科学家和八位青年科学家获奖。这是一场凝聚科学力量、致敬创新精神的盛典,也是交大人科技使命接续传承的重要时刻。颁奖典礼旨在通过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凝聚科研力量、培育青年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持续动力,不断传承发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本届获奖的科学家们,有的在拓扑量子计算前沿执着探索,有的推动复合材料实现关键突破,有的打通信息装备的高速互联脉络,还有的带领团队编织起普惠全民的健康守护之网。



丁洪院士夫妇 摄影:陶磊(下同)

红毯仪式上,上海交大领导、院士团、睿远基金领导团队依次亮相,尽显学术担当与社会力量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第三届睿远科技大奖获得者丁洪院士、张荻院士、毛军发院士均与夫人携手入场,夫妻相携相伴的身影,既展现了科研工作者背后的温情支撑,也成为当晚红毯上一道兼具温度与风采的风景线。第二届睿远青年科技奖获奖者朝气蓬勃,与资深院士们共同构成了科研工作者 “老中青” 接力传承的生动画面。掌印仪式上,嘉宾们留下的印记,象征着“追求科学真理、勇攀科技高峰”使命的接续传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讲席教授贾金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共同获第三届睿远科技大奖数学与物质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张荻获第三届睿远科技大奖工程与材料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92 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校友毛军发获第三届睿远科技大奖信息与空间科技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王卫庆获第三届睿远科技大奖生命与医学科技奖。


徐东莲携友走红毯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徐东莲、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研究员王飞获第二届睿远青年科技奖数学与物质科学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易培云、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教授钟圣怡获第二届睿远青年科技奖工程与材料科技奖;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特聘教授钱彦旻、教授陈全获第二届睿远青年科技奖信息与空间科技奖;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田新亮获第二届睿远青年科技奖海洋工程与海洋科学奖;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钱昆获第二届睿远青年科技奖生命与医学科技奖。


睿远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家庭亮相红毯

活动尾声,“科学的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普行暨上海科技馆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举行。睿远获奖科学家将走进校园,通过担任导师、开设讲座、指导课题等形式,为青少年“实习研究员”们提供面对面的科研启蒙与方向指引。这一举措既是对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将科学精神播撒到更广泛群体的重要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将以此次颁奖典礼为契机,持续推动科普工作发展,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上海科技馆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睿远科技大奖主题歌《开物的阶梯》正式发布,悠扬旋律与励志歌词唱出科研工作者 “上下求索、攻坚克难” 的执着追求,传递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的创新精神。

获奖人及成果介绍

数学与物质科学奖,共同获奖者: 贾金锋、丁洪

贾金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讲席教授

他为拓扑量子材料的制备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率先制备出拓扑超导材料(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并在其中发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存在的确凿证据,开辟了拓扑量子计算的新平台。

丁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

他在量子材料领域产出多项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观察到铁基超导体的s波超导态,在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

工程与材料科技奖:张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他建立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相容及效应的理论平台,揭示了复合强化与构型耦合机理,创制出轻质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打破国际壁垒,应用于多个重大工程与高端装备,支撑了我国航天及国防领域的集成创新发展。

信息与空间科技奖:毛军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大学 校长

92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校友

他建立了认识高速集成电路互连信号完整性的方法体系,提出了提高互连性能的新技术新结构,为射频无源元件与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研制出系列射频EDA工具和小型化高性能射频电路,提升了射频电子系统集成能力。

生命与医学科技奖:王卫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她秉持“激素-代谢稳态”理念,建立能量代谢精准测定方法,提出脑肠轴调节理论;探究糖尿病降压标准,改变国际指南;致力于代谢疾病的MMC管理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糖尿病防治体系。

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青年科技奖”

数学与物质科学奖:徐东莲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长聘副教授

她发起“海铃中微子望远镜计划”,在南海发现优越台址,完成望远镜的创新设计,为探索极端宇宙提供新的机遇。

数学与物质科学奖:王飞

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研究员

她设计构建了具有通用性编程能力的大规模DNA分子集成电路,推动了碳基分子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工程与材料科技奖:易培云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

他创建薄板微细成形理论,开发了全球最高功率燃料电池,产品返销欧美,使我国燃料电池技术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工程与材料科技奖:钟圣怡

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教授

她自主创新设计并建设国内首台冷中子高分辨应力谱仪“河图”与超长多模式小角散射谱仪“洛书”,有力支撑重要装备的高性能制造与服役评价。

信息与空间科技奖:钱彦旻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 特聘教授

他自主创新设计可解释的类脑听觉计算模型,有效改善困扰听觉认知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鸡尾酒会难题”,支撑了听觉处理及语音交互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信息与空间科技奖:陈全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 教授

他提出"协作封装-去中心触发-先验预扩展"云原生计算新范式,系统性解决了云计算领域的端对端时延抗涌性难题,实现技术成果在领军企业规模化部署。

海洋工程与海洋科学奖:田新亮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

他创建纯物理-半物理-跨物理三代物模试验系统,支撑“扶摇号”等20余座大型浮式风机定型试验,形成国际领先的海工装备试验验证体系。

生命与医学科技奖:钱昆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员

他创建了代谢指纹固相质谱平台,形成了新的标志物筛选检测体系,为大规模代谢组学和转化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原标题:《潜力风向标 2025 睿远科技大奖颁给了谁?》

栏目编辑:马丹

作者:新民晚报 易蓉 通讯员 赵颖萱 曾玉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