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英媒着急:别老盯中国电车和AI啦,再说个“坏消息”…

IP属地 中国·北京 观察者网 时间:2025-11-28 12:13:23

“中国接下来还将主导什么领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11月27日刊出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道出了西方面对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壮大时,那股子“既着急又想学”的复杂情绪。

这篇文章指出,不少担心中国科技主导力量的人,总在紧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开源人工智能(AI)。但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个“坏消息”:在自动驾驶汽车与新药研发两大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同样在快速崛起,

作者认为,随着这些产业向全球蔓延,它们将成为中国创新实力的鲜活例证。他敦促西方国家不要盲从保护主义,应从中国科技产业崛起中汲取经验,通过优化科研投入、吸引人才、推进区域一体化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文章写道,中国在这两大重要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自动驾驶出租车革命正加速到来,有望重塑交通、物流与城市日常生活。中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制造成本仅为美国Waymo的三分之一,已累计行驶数百万公里,并在欧洲和中东建立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在医药领域,中国已从仿制药仿制大国转变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药研发国,涵盖抗癌药物等多个品类,西方竞争对手纷纷向中国企业授权产品。中国诞生制药巨头的那一天,似乎已不再遥远。


10月31日,江苏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展厅门前,一批自动驾驶小巴整齐停靠,等候参展客商上车体验。 IC Photo

作者认为,这两大产业的崛起,深刻揭示了中国创新的运作逻辑。

庞大的人才储备、广阔的制造业基础与巨大的规模效应,共同推动中国快速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生产借力于电动汽车规模化制造,以及在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所需传感器供应领域的主导地位;规模效应也助力成本持续下降。而海量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加之仿制药生产带来的利润,为医药创新提供了加速动力。

中国成功的另一个令人意外的因素,是其灵活且宽松的监管环境。与其他产业一样,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廉价信贷及其他扶持政策,但真正助推进展的是敏捷的规则制定。中国2016年提出打造“生物技术强国” 的愿景后,便迅速实施多项改革:2015至2018年间,药品监管机构人员规模扩大至原来的四倍,仅用两年时间就清理了2万份积压的新药申请;人体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501天缩短至87天。去年,中国企业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同样,中国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试点起步较早。急于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地方政府迅速批准试点项目,并建设传感器等数字基础设施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支持;目前已有超过50个城市开展相关试验。许多地区还在责任划分法律与测试指南方面进行了探索。尽管事故偶有发生并导致试点暂停,但这些项目帮助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了这项新技术。

文章指出,中国本土激烈的竞争固然给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幸存者最终会成长为极具竞争力的出口冠军。经济增长放缓之际,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既要相互竞争,还要面对廉价的人工出租车。许多亏损企业将在价格战中出局,但存活下来的企业将转向海外寻求盈利。


4月28日,湖北襄阳,湖北天舒药业有限公司厂区,车间员工检查反应釜工作状态。 视觉中国

因此,新一轮中国低成本创新浪潮将席卷全球,且呈现多元路径:中国的廉价药品可能带来普惠效应,尤其惠及发展中国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占据全球医药行业70%利润的美国市场,无疑是最诱人的目标。

同时,中国在西方制药企业研发管线中的重要性,意味着双方关系甚至可能走向共生。

相比之下,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走中国科技出口的老路:被拥有自身产业且对安全格外敏感的美国阻挡,但有望在其他自动驾驶落后的地区扎根。

文章认为,这场竞争可能导致西方经济体产业空心化,若有确凿证据证明中国产品存在问题或风险,对它们采取行动倒无可厚非,可是若打着安全的幌子盲目实施保护主义,那就错了。在人们普遍担忧生活成本的当下,封锁或限制中国创新成果,将剥夺消费者享受更廉价、更优质药品和交通服务的权利。

因此,西方经济体更应重新审视本土创新模式。人们容易对中国的崛起产生宿命论观点,认为中国对未来技术的主导只能通过指令和浪费性补贴实现,而“民主国家”无法效仿。但事实上,中国私营部门的创新活力与监管机构的敏捷性,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遗憾的是,西方在这方面正走向错误的方向。

作者提到,美国拥有规模优势和充足资金参与竞争,但在许多州(尤其是民主党执政的州),监管机构正在阻碍或拖延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政府还在与大学对抗,并削减基础研究资金。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美国对包括优秀人才在内的移民持敌对态度。

在医药领域,随着中国临床试验占比上升,欧洲正逐渐落后。欧洲经济体迫切需要进一步一体化,以筹集资金并研发新技术,但在监管层面,往往过于强调安全,而抑制了冒险精神和创新试验。

文章最后告诫西方,中国并非注定要主导未来。但如果西方希望在自动驾驶汽车、医药领域(更不用说电动汽车、太阳能及其他关键技术)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从中国的崛起中汲取正确的经验教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