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2025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办。大会汇聚全国主流媒体骨干、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头部企业代表以及学界精英,共同探讨AI技术在内容创新与行业范式变革中的作用,推动传媒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华为云(上海)CTO(首席技术官)孟鑫在发表《智算未来,共创传媒AI新时代》主旨演讲时认为, 传媒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是非常迅速也非常领先的,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从电子化、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传媒领域很早就迈入了智能化阶段,而且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
11月28日,华为云(上海)CTO(首席技术官)孟鑫发表题为《智算未来,共创传媒AI新时代》的主旨报告。
传媒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是迅速且领先的
孟鑫说,如果把人工智能分成几个阶段,现在还是属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这几年,从生成式AI到AI Agent,他相信未来一定会迈向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以及超人工智能,现在的AI技术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大模型也多种多样,“我不认为现在已到了AI技术瓶颈和缓慢发展阶段,AI发展还在持续加速。”
孟鑫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而传媒领域最重要的是内容。在各个不同的行业中,传媒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是非常迅速也是非常领先的,从电子化、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传媒领域很早就迈入了智能化阶段,而且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比如,AI在不断重构新闻制作过程,之前制作新闻或者采访都需要实时做采编和处理,现在的数字人技术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只需用同一个人的形象和声音,稿子可以通过AI生成,包括与数字人的互动,都可以做得非常逼真,华为与央广传媒合作的数字人形象已在很多领域投入应用。很多过去的老照片、老视频,也可以通过AI做视频增强、画质增强、音质增强,即便是(清晰度)很小的视频或者图像,也能借助视频编码过程做相应的增强,让人们享受到更高清的质量、更丰富的细节。
此外,传媒有很多环节需要用到字幕,包括把外语视频配上相应中文字幕,或者把中文视频字幕做成不同语种传播到全世界。如今在做不同语种的翻译字幕时,通过大模型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借助大模型成熟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做到实时字幕。
“无论是手机移动端上的直播,还是电视直播、赛事直播,现在也都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同样一场赛事,在中国直播的时候是中文广告,在其他国家直播的时候显示其他国家的广告。通过大模型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时替换场地里的广告位,做到千人千面,甚至可以实时替换画面中的某个设备、某个物品和场景,这方面也有巨大的市场应用空间。”孟鑫表示,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么多的模型,需要媒体AI平台能够对接各种不同的模型、支撑各种不同的硬件,在此之上才能开发出更多不同的应用,利用平台的确定性来应对模型和应用的不确定性。
内容编辑、分发以及安全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不过,孟鑫也认为,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的应用还有诸多挑战,比如在内容编辑、处理、传播阶段怎么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地生成,包括舆情分析、内容生成、内容编辑、内容分发、广告、配图、音频、视频等方面,AI给整个过程带来了巨大变化。还有一些跨平台和跨终端,之前有很多应用都需要更大的算力,现在人们发现,很多应用在终端上都可以实现、生成。“这些挑战不是今天才存在的,但在当前的情况下越来越凸显。”
对于版权、内容数据来源方面,也是需要媒体行业关注的问题。因为大模型能力强,要喂很多高质量的数据,高质量的数据是媒体或自媒体、版权人生产的,这当中的利益链条怎么重新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AI时代,一定会有重新分配机制,这块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探索。
对于挑战,孟鑫还提到了用户隐私和安全问题。“大模型时代很多数据在训练以后,如果没有经过审核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也有一些个人数据被训练进去了。怎么把这些隐私信息从大模型中剔除出去,也是技术难点。总之,在AI技术和传媒行业很好结合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
他同时透露,在传媒领域,华为除了提供底层的算力、平台,也在做垂类模型,在基础数据之上加入行业数据,以解决不同问题。这些垂类模型有的是视频、有的是图像、有的是语音。以前需要设计、编码、测试、运营人员才能把一个应用做出来,而现在,一个开发者就可以把一个应用非常迅速地做出来,可以繁荣整个传媒领域的生态。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