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下文学的原创力”研讨会现场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AI会“威胁”到文学创作吗?多位文学名家齐聚重庆展开热议……11月27日至28日,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本土知名纯文学期刊《红岩》杂志社等带来的“红岩笔会”在渝中区举行。
本次笔会聚焦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与会作家包括北京市作协荣誉主席刘庆邦、新疆作协荣誉主席董立勃、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任林举、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方晨,以及小说家与诗人杨键、朵渔、李郁葱、马拉、黄海兮等;重庆市内作家则包括文学翻译家董继平、评论家姜小卫、小说家秦兴川、诗人谭明、刘清泉、郑若君等,大家共话文学创新路径,“AI时代下文学的原创力”正是其中的热议话题之一。
“AI无处不在,而它对文学的影响,仅仅是其功效的一小部分反映。”北京市作协荣誉主席刘庆邦在现场表示,今年7月自己就曾参加过和AI有关的研讨会,在和俄罗斯作家交流时,他们就提到,AI时代或许再也不会出现像托尔斯泰、契诃夫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有了AI,人们或许会懒于思考。“但在我看来,科技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
刘庆邦说,真正作者的写作是其个人的一种“呼吸”。“通过‘呼吸’,带出作者的味道,形成作者独特的气场,带有作者心灵的标记,这个是AI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他看来,AI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有限的,创作者不用过于悲观。
新疆作协荣誉主席、小说家董立勃说,当下科技对于人体动作的模仿,还处在较为生硬、机械的阶段,遑论对于人的复杂思维活动的复刻。所以,AI还无法替代高级的发明创作,在文学、精神领域,同样难以实现。“所以,我想我们还不必过于担忧。”
诗人李郁葱坦言,尽管自己已经经常使用AI,但更多还是把它视为工具。“文学是一种情感产物,这是AI所无法企及的。”李郁葱说,“保持我们对于这个敞开世界的真实感受,是我们得以继续创作的源泉。”
![]()
“《红岩》年度作品”证书颁发现场
此外,11月28日上午,本次笔会还举行了“《红岩》年度作品”发布及证书颁发仪式。马拉的短篇小说《去稻城》、王方晨的中篇小说《狼行无双》、任林举的散文《钓风》、李郁葱的诗歌《惊奇诗篇》、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弟弟来了》入选2025年“《红岩》年度作品”。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主办方供图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