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在互联网时代,模仿名人似乎成了一种快速获得关注的手段。近期,一位抖音用户通过模仿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这位用户不仅在穿着打扮上模仿雷军,连同发型、举止乃至走路和上车的动作都力求与雷军保持一致,更是巧妙地使用了“雷军特效音”作为视频背景音乐,其中《Are you ok》这首经典歌曲频繁出现,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然而,这位自称为“雷民”的用户在获得高流量的同时,也遭遇了变数。近日,“雷民”的抖音账号名称已经改为“民子”,并且删除了所有模仿雷军的视频内容。从5月2日发布第一条模仿视频以来,该账号迅速获得了超过8万的点赞和超过15万的转发,显示了其模仿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雷民”之外,还有一位名为“周鸿二的大螺丝”的博主模仿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他不仅模仿周鸿祎的穿搭和行为举止,还结合时事热点制作模仿视频,如周鸿祎卖车事件,以此来吸引网友的注意。
这种模仿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大量眼球,但其可持续性仍面临疑问。网友对此类模仿行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鼓励进行PK,也有人提醒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事实上,“雷民”更改账号名称和删除视频的行为,可能正是出于对法律风险的考虑。
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模仿名人确实是一种快速获得关注的捷径,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法律风险和公众舆论的双重考验。对于“雷民”和“周鸿二”等模仿者来说,如何在吸引流量和规避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