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与汽车博主闫某之间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迎来新进展。此前,闫某因在微博上发表不实言论,损害了特斯拉的品牌声誉和商业信用,被法院判决向特斯拉书面致歉。然而,闫某拒不履行致歉义务,特斯拉方依法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告了此案案件判决书的主要内容。
该事件可追溯至2021年4月,汽车博主闫某在微博发布“特斯拉终于有公关投放了~学会了中国互联网十年前的玩法,雇水军”等不实言论,捏造、虚构特斯拉在网络平台上雇水军、进行公关投放等不实信息,对特斯拉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特斯拉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审理,法院于2023年8月24日判定被告闫某构成对特斯拉公司名誉权的侵犯,并要求其向特斯拉书面致歉。被告闫某对此判决表示不满,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明确表示“不可能公开道歉”。
因闫某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特斯拉方于2024年1月3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随后公开了判决书的主要内容,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法院认为,虽然原告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应当对于社会评论和舆论监督负有容忍义务,但被告发表言论仅凭主观推测和照搬他人言论,未尽必要的信息核实义务,突破了其在实施舆论监督时的客观限度,事实依据不足,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此案件不仅是特斯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一场胜利,更是国家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国家网信办在行动中特别强调对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保护,并明确指出,将重点整治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问题。
在车圈,黑公关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私利,不惜采取恶意诋毁、拉踩竞争对手的手段。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黑”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行动和案例的公开,足以看出国家对于维护网络空间清朗、保护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决心和实际行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网络环境的整体质量,也为受到不实言论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护。
人民法院公告网-公示链接: https://rmfygg.court.gov.cn/web/rmfyportal/noticedetail?paramStr=40808075793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