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在过去的几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某些造车新势力的主场。极狐以及北汽新能源是被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尽管这家位于北京的企业,是最早进行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企业,也是堪称中国新能源造车鼻祖的企业。
不过这些记忆在新势力带着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激进的营销手段横空出世以后荡然无存。在某种程度上,新势力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姿态迅速占领了舆论的高地。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主流车企,尤其是大型国有车企,统统成了被批判和忽视的对象,北汽新能源也不能免俗。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中,依然有各种的质疑声音。外界对于北汽新能源的质疑,本质上也是对一大批拥有传统色彩造车企业的质疑。
当然,新和旧是对立的。北汽新能源成立的2012年,北汽新能源也是一家新企业。只不过因为身披传统国企外衣,在新势力涌入市场之后有了传统的企业形象而已。但放大到中国企业工业的尺度上,北汽新能源绝对是家新公司。
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对于企业新不新的评价标准是:血统新不新、口号响不响、喇叭大不大。
即便你做的是新能源的汽车,但只要血统不是新的,也是老江湖。不说大话就等于没有技术、不做网红好像就是发展无力、不搞流量就似乎是营销乏力。即便是在舆论场上,当大家在客观看待企业时,也总是会以流量场的声量论高低,似乎流量场之外的企业就自然被忽略。
究竟如何定义一家公司的新旧?除了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没有绝对的新公司,也没有绝对的传统公司。新公司终究变传统,传统公司也可以焕发青春的活力。
如果在互联网当中检索极狐今年上半年的营销动作,大家会惊讶地发现造车新势力干的极狐也没有落下;造车新势力没有干的市场、产品方面的打磨,极狐在坚持。
这样的一家公司,将其划归到传统公司,多少有失偏颇。
事实上,不止极狐以及北汽新能源,在八月销量中,可以看到诸如岚图、奕派这样一大批的企业都完成了同比的销量爬升。这当中的原因,既有市场蛋糕渗透率的持续增强,也有这些企业当前正在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稳定的市场策略,逐渐摆脱流量驱动的迷雾,重新回到市场的中心。
新势力可以通过炫目的营销手段和明星效应,迅速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和用户的青睐。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高了这些企业的市场知名度,也使得它们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但依靠流量驱动的营销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大量关注,但却难以形成长久的品牌价值。事实上,大家能够明显看到的是所谓的流量与销量并不总是成正比,当流量的光环褪去,消费者最终还是会选择那些真正具备品质和技术实力的产品。
当前新能源汽车都不赚钱,大家都在流血苦熬市场,比拼的是谁的血条厚。不要小看流量驱动的品牌营销策略,其背后往往伴随着高成本的投入,而这些投入未必能够带来相应的回报。大量的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使得一些新势力企业在财务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盈利能力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反过头来看像极狐这样的企业。背靠集团优势,他们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这使得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北汽极狐为例,这家企业虽然在舆论场上不如新势力那般风光,但其产品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与新势力不同,传统车企并不急于通过营销手段获取短期的市场份额,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深耕。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初期显得有些“慢热”,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这些品牌凭借着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卓越的产品质量,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长期耕耘市场的老牌企业,传统车企在售后服务网络和用户体验上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这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体验,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忠实的客户群体。
这些都是在流量、声量大喇叭之外,大家关注不到的像极狐这一类企业的核心优势。
很明显的趋势是,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市场的逐渐成熟,流量驱动的时代已经看得到尽头。起码是很多的车企已经思考明白自己没有必要围着流量与声量。与其在其中倾注大量精力,不如将产品的质量、技术的创新、品牌的信任以及服务的完善做更高维度的提升,这些也正在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
极狐这一类的企业,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正在逐渐找回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些传统车企在推动市场理性回归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可靠的选择,也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事实证明,在市场竞争中,流量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属于那些真正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提升,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流量为王的时代正在远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真正价值,正在重新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