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异响大多数人都能听到
但要通过异响掌握这辆车的“病情”
解除“病痛”并不容易
今儿,江小妹带你走进这位
听得懂汽车“语言”的青年专家
汽车异响(Buzz,Squeak & Rattle)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噪音,类型包括车身异响、内外饰异响等,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能指标。
在两江新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有这样一位青年技术专家,他16年来深耕汽车异响研究领域,与中国汽研合作的车企客户多愿意指定他作为技术顾问,为他们的车辆异响技术把关,他就是龚小平。能有这一殊荣,得益于他在汽车异响领域的“坚守到底,敢于突破”。
▲龚小平参加“汽车异响技术专家委员会”。受访者供图
“最初了解到异响研究时,国内的汽车异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已经掌握了全套汽车异响设计、研发等技术。”作为一名汽车人,龚小平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提升国产汽车异响水平,推动汽车异响研究走向更加专业。
龚小平专注于异响相关研究。他见证了中国汽研异响部门从无到有,以及国内车企异响技术从起步到成熟再到部分车企异响开发能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腾飞。
在这期间,作为“技术控”的龚小平始终坚守在研发一线,不管是50度的高温环境实验室还是崎岖颠簸的越野路试验场,总能看到他专注的身影。
▲BandPoint S材料级或零部件级异响匹配试验台。受访者供图
进行汽车异响开发,既需要专业人才,也离不开测试设备的加持。
“2017年的时候,在国内如果想要做材料兼容性摩擦试验,都需要借助于美国或者德国企业的设备,不仅采购成本高达数百万,其设备也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汽车飞速发展的技术需求。”龚小平回忆道。如何突破这一卡脖子现状,是他和团队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联合高校组建的技术攻坚小组,龚小平所在的团队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在两年半之后完成了第一台功能样机的组装调试。
如今,BandPoint S材料级或零部件级异响匹配试验台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套兼顾模拟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的摩擦以下试验台,技术成果已在30余家车企及80余家零部件企业中得到应用。
在“硬实力”开拓的道路上,龚小平所在的异响团队走得越来越顺畅,他们先后开发了预测异响的工业软件和异响测试设备,项目成果包括34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6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以及42项企业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
2024年是龚小平从事汽车异响领域研究的第16年,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汽车异响技术和装备开发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该工作室现有9位成员,80%以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共同推进汽车异响技术领域的研究。
车辆的异响性能会随着里程数的增加而衰减,怎么去控制?大型激振器的卡脖子难题怎么破解……这些是他和团队面临的下一个挑战,龚小平表示,虽然汽车异响领域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难题,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两江新区汽车产业优势明显,在这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直接与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技术能力,推进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赋能车企未来的发展。”龚小平说。
总编:杜术林 |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宋丹蕾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