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是“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一提到中秋,
总少不了“月”,
今天,
就和胖科来一起说说关于“月亮”的那些事儿吧!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但是生活中的月亮却不总是“白玉盘”,从“白玉盘”到“月如钩”,这中间又发生了怎样的起承转合呢?
我们大家现在都知道,月球上没有嫦娥,没有玉兔,本身更是连发光都不会,只能把照射在它上面的一部分太阳光反射过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位于地球上的我们才能随着太阳、月球、地球这三个相对位置的变化,观测到不同形状的月球。
由于地球和月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和公转,所以,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光会照到月球上不同的半球。如果正好月球面向地球的半球被照亮,地球上就能看到满月。如果背向地球的一面被照亮,地球上就只能看到新月或残月。如此往复,地球人就会看到“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便接触不到太阳光,人们也就看不到月亮,这时就被称为“新月”,也叫做“朔”。新月过后两三天,随着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球正面有一部分暴露在太阳光下,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逐渐有了一丝丝形状,这时被称为“峨眉月”,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轮弯弯的月牙。
从这儿开始,月球持续公转,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于是月牙持续增长,直到月球正面有一半儿的面积照到了太阳光,我们观测到的月亮也变成了半个圆形的样子,这也被称为“上弦月”,被照到的月球表面面积持续增大,就会形成“凸月”的现象。
到了农历十四前后,月球运动到地球的另一侧,地球刚好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月球正面完全被照亮,这时的月相便称为“满月”,也称为“望”。满月之后,月球正面能够被太阳照射到的面积又逐渐减少,“满月”便会逐渐向“峨眉月”进阶,经历几个阶段之后,便又会回到“新月”的状态,再重新来过。
到达“满月”期间时还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简单来说,就是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地球正好挡住了部分或全部射向月球表面的阳光,月食便这样产生了。
但并不是每次满月都会发生月食,这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中的轨道(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5°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时,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俗语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实际上,十五的月亮不仅可以十六圆,还可以十五圆,甚至十四、十七都有可能圆,这主要与月球的运动轨迹相关。
月球的运动轨迹大致上是一个椭圆形,在近地点,月球的运动速度快,在远地点,月球的运动速度慢,除了速度之外,时间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大约为29.53天,而每个农历月的天数却是不同的,有时为30天,有时为29天,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月亮的形状到达“望”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今年的月亮十几圆呢?
“超级月亮”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年都会出现数次。今年,我们有幸目睹四次这样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秋节也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即满月将在中秋节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8日的上午10时34分达到最圆满的状态。同时今年与去年相似,今年的中秋月同样是一个“超级月亮”,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意义。
参考资料:新华网 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