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14亿公里外,飞船从太空传回一张“照片”,专家看后为何失去笑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孙丹丹 时间:2024-09-18 20:55:57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

早在人类还没有学会使用火的时候,先祖们就已经在湖边捞月。看着近在眼前的月亮,先辈们反复寻觅,却始终不得。彼时的前辈们不知道,月亮不是近在眼前,而是远在宇宙之中。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一点一点的了解了地球的环境,甚至我们还拥有了脱离地面的技术。不过,曾经对于水中月亮的好奇以及疑惑,却依旧缠绕在我们的心间。宇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离宇宙到底有多远呢?

这些问题一直到现在还未能完全解答,不过我们却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且,而且我们已经在派遣越来越多的宇宙探测器,去了解周围的一切。不过,越是了解,越是失望。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土星往事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土星就身处其中,虽然和我们地球一样同属一个系列,人类对于土星的认知却很晚。大约是在400年前,伽利略前辈在观察星空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长着两个耳朵的特殊星星,从那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关注这颗特殊的行星。

此后的岁月里,人类的科技越来越进步,而且能够了解到的新鲜的知识越来越多。在1659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有了进一步的发现,原来土星的耳朵并不是真的耳朵,而是土星外围的扁平圆环。

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土星,而且还发现了它的结构。这个行星犹如一个气球一般,在外部拥有着几万公里的大气层。而且,土星外围的扁平圆环,其实是数不清的陨石群。因此客观来说,想要在土星表面登陆,基本上不可能。

不过虽然人类无法在土星上登陆,但人类还是想要观测这颗神秘的星球,因此,人类就制定了探测土星的计划,想要发射一颗卫星,然后近距离观测土星变化。

二、伟大的观测计划

在1997年10月份,20世纪最后一艘进行星际探索的飞船终于发射成功,它的名字叫做卡西尼号星际探索器。

由于它的任务十分艰巨,而且还要面对未知的宇宙环境,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承担这项计划。于是,全世界有17个国家,并且先后贡献了27种尖端技术,而且包括美国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共同开展。

10月15日,这艘探测器带着它的使命,带着十几个国家的技术精华,以及人类对宇宙的好奇,飞向了土星。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提出疑惑,那么遥远的距离,这艘探测器有足够多的能量吗?科学家已经估料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找到了更加有效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行星的引力。

在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曾经进行过估计,想要让这颗探测器进入到土星轨道,至少需要70吨的燃料,这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无法接受,而且这个探测器也无法负担。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科学家决心借用引力弹弓效应,让探测器借用行星的引力,慢慢的获得加速的力量,然后保持它的运转。这一过程是最为节省能源,而且是最高效的。

靠着这一技术的支持,1998年4月,卡西尼号第1次飞掠金星,并且获得了行星引力的加速,实现第1次加速。紧接着又在第2年的6月份,距离金星600公里处飞掠,又得到了第2次加速。同年8月份,卡西尼号又飞掠过了地球,获得了第3次加速。

这三次加速都非常成功,科学家所采用的引力弹弓效应已经积满了力量,这一次卡西尼号将会拥有着打破太阳系束缚的力量,并且一点点的接近土星。

伴随着速度的提升,在2000年12月份时,卡西尼号已经获得了每秒30千米的高速,这颗探测器再也不会回头了。

截至04年5月18日,卡西尼号终于进入土星系,并且经过了一系列的减速和调整,这颗探测器已经进入预定轨道,成为了土星的第1颗人造卫星。

这在当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所有的人都在地面上欢呼,并且大家期待着对于土星神秘面纱的揭露。

在那一刻,人们看到了巨大的土星外表,也看到了美丽的土星外环,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也是人类未来要前进的方向。

三、失望的照片

在完成了对于土星的观测以后,科学家们立刻提议,利用卡西尼号拍摄一张地球的照片,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据记载,当时的卡西尼号距离地球大约有14.4亿公里,这是一个无比遥远的距离,需要避过太阳的光芒,而且这一过程还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但最终照片还是被完美的拍摄了下来,并且传回了地面指挥中心。

不过当照片出现的那一刻,想象中的掌声雷动并没有出现,而是一致的沉默,甚至还有一些叹息和哀伤。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张照片的内容很清晰,但是地球的印象却让我们很失望。在我们想象中可以积累上百亿人口的地球,居然在画面的中心,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光粒,宛如一粒尘土一般。

刚刚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们,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还以为人类就无限的接近宇宙,但是我们有可能去征服星辰大海,但事实上,连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都只不过是一粒尘土,更何况是地球上的人类。

把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以后,网络上的人们也是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距离真的十分遥远。虽然我们已经摆脱了地球的束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地球母亲的子宫,但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记得刘慈欣先生曾经写过很多的作品,其中不止一次强调人类文明非常弱小,初始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种文学的夸张形式,但事实上,以这张照片的程度来看,人类文明的确非常弱小,甚至弱小到了,如果宇宙中有文明的话,我们都不能被称为文明。

霍金先生也曾经感慨,人类永远也不要向宇宙中发射自己的信号,那时候还引起大家的感慨,认为霍金先生太过于妄自菲薄。但事实上,人类这点力量,在宇宙中可能连灰尘都算不上,若真的找到了同类的存在,那么这种同类恐怕会非常危险。

结语

因此,对于这一事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抬头仰望星空的道路还很漫长,可能对于人类自身来说,已经走过了无数的旅程,但是与宇宙环境相比,我们走的还只是一小步。未来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航天建设上,让人类去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但是这条路注定了会非常漫长,而且会付出很多的代价。

不过,刘慈欣先生也说了,走出宇宙需要胆量,需要代价,但如果不走出宇宙,我们会发现自己会沦为井底之蛙,而且文明也会自我封锁。在他的作品《赡养上帝》中,有一段特别感人,上帝对人类说:飞出去,想尽一切办法飞出去,因为只有飞出去才有进步,因为只有飞出去才会让文明永远保持年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宇宙太大了,大的我们可能需要上百代上万代人去探索,但我们的探索之路永远不要停止,因为只有不断的探索,我们才能够进步。我们现在的每走一步,未来的后代们就会离宇宙更近一步,未来真的值得期待和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