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赢了世界,却输给了中国,世界首富带6万亿资产,退出了中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刘培 时间:2024-09-25 08:03:57

至6月19日凌晨,2020年年中大促已经落下帷幕,京东以2692亿元战绩紧随阿里,天猫618下单金额为6982亿元。而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额增长129%,其它各电商平台成绩均不错。

随着电商业成绩持续高涨,我国各大电商赚得盆满钵满。而说起电商,人们第一个就能想到马云,作为中国电商界的领军人物,马云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当时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做电商比马云还早,而且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为了追随妻子到国外生活,他以18亿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因此错失了电商最辉煌的今天。

笔者今天所说的是另外一个人,亚马逊老板杰夫·贝佐斯,目前身家1460亿美元,蝉联2018年和2019年全球富豪榜首位。

早在2004年,亚马逊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当时国内电商刚刚起步,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好多人并不看好电商的前景。而当时的亚马逊已经是全球电商霸主,并于2004年开始了全球扩张策略。

但结果是,亚马逊在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处处开花,为什么唯独在中国没有赚到钱?最终不得不撤离中国市场,其中原因到底是为何呢?

一、国内电商迎来全球电商霸主

亚马逊最初是网络书店,靠着贝佐斯带领团队不懈的努力,亚马逊逐步上线了儿童网络书店、音乐商店、加售录像带和礼品、以及家庭用品。公司成立五年之间,飞速发展,迅速超越了许多对手。

亚马逊来到中国之后,斥全资收购卓越网,运用自身网上零售经验与卓越网多年的中国市场经验相结合,以促进亚马逊在中国电商行业快速成长,可谓是上来就是大手笔。

但是,亚马逊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2004年初进中国市场之时,其市场份额一度高达15.4%,到2011年,亚马逊在中国的电商份额不足1%。外部原因看似是阿里、京东、拼多多这样的本土电商迅速崛起抢占了亚马逊手中的市场份额,但内部原因也不容忽视。

亚马逊在以往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一切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但是到了中国之后,顾客需求发生了改变,他们却没有意识到。

亚马逊中国团队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用户需求,就自顾自的开展了多项业务,再加上淘宝的免费入驻,打了亚马逊一个措手不及。而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员工的不信任。

就像京东刘强东所说,亚马逊在与中国本土电商的竞争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信任中国团队”。正是由于信任危机,直接导致了亚马逊在中国电商业务的发展没有找对方向,最终走向失败。

二、外来“和尚”水土不服却不愿改变

尽管亚马逊中国市场遇冷,同期开展的其它国家的电商业务却得到迅猛发展,在市场中抢占了强有力的地位。

亚马逊自认为百无一失的管理理念显然不适合中国市场,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要把以往经验先放下,考察市场和消费群体,制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管理策略和销售策略。

但亚马逊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点,也许意识到了却不屑改变。另外,亚马逊网站的一批操作也是让网友表示看不懂。

2014年11月,亚马逊中国新的工资考核方案实施,配送员收入大大低于从前,导致一些物流人员停工。“罢工”发生后,亚马逊中国选择的是由第三方配送机构分流配送。

某年双十一,亚马逊中国也是以超低的价格吸引到了消费者,但是并没有像其它电商平台一样,就算自己赔钱也要给消费者发货,好多消费者在亚马逊上购买的低价商品并没有如期收到货,而是被告知缺货,订单被取消。

这显示无视了消费者一方的权益,对于电商来说,消费者权益是高于一切的。另外,今年亚马逊滥用合作方数据的问题被推上舆论顶端,可以说让一部分商家和买家都寒了心。

2019年7月18日,亚马逊中国已经停止了亚马逊中国网站上为第三方卖家继续提供服务,正式淡出中国市场。

至此,亚马逊用五年时间终没能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携带资产撤离中国市场。

三、国内电商纷纷崛起已是必然

2004年,正值国内电商平台起步之际。亚马逊进入中国的时机相当正确,起初在我还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但是由于亚马逊坚持在全球范围内不做宣传的传统,在阿里和京东纷纷在各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吸引用户的同时,显得相当无力。

再加上马云宣传,在淘宝上开店不花钱,无门槛入驻。使得大小商户纷纷转战淘宝,这种模式,亚马逊无论如何也无法实施的。

从此,亚马逊只能看着淘宝和京东的名气节节高升,用户激增。加上近几年拼多多抢占了“低端市场”,亚马逊在中国的电商事业再无回旋余地。贝佐斯无奈之下,只能带着6万倔资产撤出了中国市场。

小结:

在全球都赚钱数到手软的贝佐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中国,他不仅没有赚到钱,甚至连脚跟都站不稳就“落荒而逃”了。

马云开始做电商时,就是看到了国内市场巨大的潜力来自于老百姓,一味的做高端产品显然不能让老百姓称心。亚马逊在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另外,笔者认为,在对待消费者方面,亚马逊显然没有真正做到“顾客至上”。

马云的成功来自于对老百姓的了解,而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也是由于对老百姓需求的不了解,并没有把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卖给中国的消费者。

真正能掌握机遇的往往是少数人,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是否能抓住机遇实现成功,还要靠对专业的学习和把握以及不断的努才能实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