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车6大改变,为何还有呼声建议放开禁摩?

IP属地 北京 编辑:郑浩 ITBEAR科技资讯 时间:2024-10-18 10:36:40

近日,电动车新国标标准的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已出炉,预示着即将迎来一系列重大调整,以满足车主的多样化需求,使电动车更加实用且安全。此次修订将在六个关键方面带来变革,包括提升整车重量限制、允许安装大容量铅酸电池、取消脚蹬设计、增设后视镜、提高阻燃性能以及引入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等,旨在全方位优化电动车的使用体验。

尽管新国标标准的修订看似贴近民心,但仍有行业内部人士提议,与其修修补补,不如直接放宽对电动摩托车的管理。他们认为,当前电动车速度限制在25公里/小时,虽出于安全考量,却大大降低了通勤效率,尤其对依赖电动车上下班的群体而言,时间成本显著增加。

放宽电动摩托车管理或能有效遏制非法改装现象。相较于电动摩托车,改装电动车的潜在风险更高,多起交通事故与火灾均源于此。尽管各地严打非法改装,但需求驱动下的改装行为仍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电动自行车难以满足所有使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出现了电动摩托车“绿牌化”的现象,即车主为规避限制,非法将电动摩托车登记为电动自行车。这不仅是一种违规行为,也反映了市场对高性能电动摩托车的需求与现有政策之间的矛盾。

若放宽电动摩托车管理,上述问题或将迎刃而解。车主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车型,短途出行可选门槛较低的电动自行车,长途则可选高性能电动摩托车,既提升了出行效率,又减少了非法改装的需求,实现了管理与需求的双赢。

电动车新国标标准的修订无疑将带来积极变化,但行业内部对于直接放宽电动摩托车管理的呼声同样值得关注。这一举措或许能更直接地响应市场需求,解决现有管理框架下的诸多问题,为电动车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