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智能汽车,隐私保护技术亟待加强?

IP属地 山东济南 编辑:张张尔罗 头部财经 时间:2023-07-05 12:02:02

【头部财经】近日,一起关于充电枪拔不出的事件引发了热议。车主发帖称,自己的爱车在充电时,隔壁的女子强行拔下充电枪,动作艰难甚至使用上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扎马步。

对于这样的行为,她选择了狡辩,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保证自己的权益。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配备了哨兵模式。但是,如何在保证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让车主享受到更多的用车体验呢?

根据《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中表示,因保证行车安全需要,无法征得个人同意采集到车外个人信息且向车外提供的,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

这意味着,车企在开发哨兵模式时需要更加谨慎。虽然哨兵模式可以帮助车主防范一些潜在的威胁,但如何平衡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关系,是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用户隐私安全的基础上,车企可以尝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例如,通过优化算法,让哨兵模式只对车周围的固定范围内进行监测,减少对其他区域的监控。此外,车企也可以通过加强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

对于车主来说,如何在保障自己的权益的同时,也遵守法律法规和保护隐私呢?小通建议,如果停车环境相对安全,有专人负责监管,或者有摄像头的话,可以适当关闭哨兵模式,省心省电;如果停车位附近的人流较为密集,打开哨兵模式可以防患于未然。

如果哨兵模式拍摄到其他车辆的剐蹭等行为,只需要提交证据报警、报保险,然后等待结果即可。但如果拍到的是个人行为,比如某个人划车、盗窃等行为,需要报警和提交证据,同时寻求保险公司的帮助。

总的来说,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保护隐私,是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标签: 智能汽车,隐私保护技术亟待加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