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国有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审计的问题分析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青青 木子传播 时间:2025-02-10 19:00:22

制度建设层面:部分国有企业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不完善,如未建立对外投资决策制度,子公司未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管理清单。部分企业出台的“三重一大”制度操作性不高,对具体事项界定不清晰,多为照搬上一级规章制度,缺少结合自身实际的实施规范。

- 决策流程执行层面:存在会议决策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如发言顺序颠倒,未严格执行领导末位发言制;到会人员不满足应参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未按领导干部回避制度进行有效回避等。一些重大经济事项在集体决策前未经必备流程,如国有资产出售、转让、处置等未经有效资产评估流程,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未经项目可研评估。

- 决策监督与评估层面:部分企业缺乏“三重一大”决策后的跟踪督办机制,存在部分事项决策后执行不到位甚至未落实的情况,影响了决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此外,对于决策的效果评估机制也不完善,难以判断决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存在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 人员与管理层面:国有企业层级多、管理权责混乱,部分企业因业务发展频繁成立分子公司,但未对人、财、物进行有效利用,上下级企业交叉持股、股权结构复杂,造成管理权责混乱。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审人员缺失,有的财务人员兼任内审岗位,内审独立性、权威性难以保证。

国有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审计的针对性建议

本文摘自公众号洞察研研

- 完善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应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关要求,健全完善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和发展需要补充完善现行“三重一大”制度上的疏漏和不足,细化具体程序和操作流程,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

- 规范决策流程执行:提高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意识,严格决策程序,对“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坚持事先调查论证、会上集体讨论、党政正职末尾表态等规定。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流程进行全程记录和监控,确保决策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规定,防止出现流程倒置、遗漏等问题。对于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重大项目,应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 强化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决策结果报告机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和纠错机制。在决策实际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纠偏纠错,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优化人员与管理:健全完善国企内控制度,划清各主体权责边界,逐步落实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职责,形成科学有效的国企治理层级。加强企业内审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内审人员,企业应加强对内审工作领导,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汇报总结,并监督整改。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审计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