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10倍股狂飙!雷军提前重仓押注,人形机器人离“新量级”还有几道坎?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瑾瑜 搜狐财经 时间:2025-02-21 18:00:18

出品|

作者|刘相君

2025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穿上花棉袄,在舞台上转起了手绢、扭起了秧歌。

这一波操作让国民直呼“大开眼界”,同时也让市场的目光聚焦到人形机器人领域。

同花顺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板块近一月涨幅26.04%,近一周涨幅13.82%。

截至2月20日收盘,三丰智能连续两个交易日20cm涨停,长盛轴承股价创历史新高。2月21日,杭齿前进走出8连板。

政策利好、资本加持、个股也“疯狂”

2月17日,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今年年底之前,整个AI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入局者明显增加。

据上海证券研报,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

上海证券分析师刘阳东、吴婷婷表示:我们认为DeepSeek、xAI等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有望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

民生证券分析师汪海洋指出,1月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动态密集:优必选与富士康建立全方位长期战略合作,两者将在富士康智能制造场景下推动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韩国科技大厂三星、现代与LG均已布局人形机器人;软通动力发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天鹤C1”。

同花顺显示,人形机器人板块近一月涨幅已超26%。

2月14日、18日,宇树科技先后发布两则机器人跳舞的视频并表示:“算法升级,任意舞蹈任意学”。视频中,机器人无论是被球砸,还是被棍棒推搡、击打,均能不受干扰流畅完成舞蹈动作。

2月19日,上海AI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新成果——BeamDojo强化学习框架,让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上也能如履平地。

各种“buff”层层叠加,市场热情不减,不少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股价都创新高。

已与宇树科技达成合作的长盛轴承,2月20日股价一度飙升至118元/股,股价较去年2月初的低点已翻近十倍。

据长盛轴承披露,公司与宇树科技的合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已签订合作协议并取得了订单。合作的产品主要为应用于机器人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该类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的生产销售,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低(不足1%)

虽然公司声明占比不高,但二级市场反应依然强烈。

截至2月19日收盘,长盛轴承连续3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0%。2月20日公司盘中股价一度飙至118元/股。2月21日长盛轴承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报收108.1元/股,公司最新A股总市值达323亿元。

因人形机器人概念“疯狂”的个股还有杭齿前进。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的通知》及立项清单,公司为上述清单中“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项目的承担单位。

截至2月21日收盘,杭齿前进已经走出8连板。

对于股价异动,杭齿前进公告表示: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同期行业指数,股票击鼓传花效应十分明显,存在短期大幅下跌的风险。

杭齿前进当前主营业务为各类齿轮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未发生重大改变。杭齿前进称:公司承担的“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项目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项目研究成果尚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尚无相关产品,未形成销售收入

雷军早已入局宇树科技

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是杭州“六小龙”之一,由90后创始人王兴兴于2016年创办,目前公司已完成C轮融资。

早在宇树科技A轮融资中,就出现了雷军的身影。

天眼查显示,小米麾下的顺为资本在2021年领投宇树科技A轮融资,并在后续B轮持续加码。在C轮中,深创投、美团龙珠、经纬创投、中关村科学城、琥珀资本、上海科创基金、红杉中国、中信证券、祥峰投资中国基金等现身宇树科技投资方名列。

此外,在近日启动港股IPO的群核科技投资方中也出现了顺为资本的名字。也就是说,雷军已布局杭州“六小龙”当中的“两条小龙”。

人形机器人主题概念炙手可热,到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

在该领域当中,我国产业链的哪些环节具备全球竞争力?大寰机器人市场总监王柏棠对表示:“中国的产业链是十分完善的,几乎所有环节都展现出了全球竞争力,例如电机、电池、AI、机器视觉、制造与装配等。但在精密减速器、高端芯片与处理器、部分高端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大寰机器人于去年8月正式发布五指灵巧手,据了解,灵巧手属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执行部件,目前行业内灵巧手的市场价格普遍在3-5万元。

王兴兴近日表示:“人形机器人未来降价空间很大”,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王柏棠认为人形机器人的降价压力势必会传导至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价格就会大幅度降低。“这在多个行业都有体现,锂电行业就是典型案例。”

机器人想要实现量产规模,到底取决于什么?

对于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达到“新量级”的说法,王柏棠对表示:“最关键的是市场需求,但企业自身的成长能力也很关键。一方面要持续跟随市场需求,精进技术,打磨产品成熟度与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供应链整合能力,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体系,才能从容应对规模化量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